2011年4月25日
心理学家乔纳森·海德声称,道德思考也许只是在为情绪化决定进行合理化解释。海德说:在道德的舞台上,是“情感的狗”摇晃着“理性的尾巴”,而不是其他。
海德是从道德思考的层面所下的论断,其实,她的结论可以扩大到我们日常行为选择与解释的大多方面。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最起码在做出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会坚信自己是“经过了权衡比较所做的最优选择”。
事实上如此吗?多半不是的!理性思考的信息不对称、能力不匹配的问题,我们就不再细说了,而是从事后“辩解”的层面来说明问题。通常,我们都会为自己的选择与行为做充分的辩解,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选择错误,那是对自己的贬低。
无论是企业决策的行为还是婚姻决策的行为,无不体现了事后的辩解,的确是在情绪化选择之后用理性思考的外衣为自己做辩解。经常在企业可以看到一些决策程序:领导者大脑里迸发了一个念头,觉得应该确定某个战略,或是整合某型组织结构,在没有充分思考与听取建议的情况下就公布了决策。事后,需要解释了,也就开始寻找理由了。记住,是在“寻找理由”!为什么要寻找理由?为自己的决策做辩护!
合理的决策程序应该是什么?搜集信息(包括问题),寻找根源(与解决思路),权衡比较(决策树),听取意见(建议),规划思路,明确方向,落实措施。所以,理由应该在决策之前,而不是在决策之后。更有甚者,特别是权威人物,为自己辩护的能力很强,并且是借助了法定的权力,没有人敢不服从,但很少有人会接受(认可)。结果呢?不服众的决策是无效的,不认可的决策是不落实的!
其实,生活中的道理也是这样。就拿婚姻为例:一般来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首先是“认了”,其次是寻找“幸福的证明”,以此坚定地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是挺难的一件事情:婚前,我们无法做充分的判断;婚后,我们无法做客观的求证。好在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了,他们有大多的时间用在婚前的检验,以确保选择的正确性。
但是,无论生活的决策,管理的决策,都无法做到充分的理性。剩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选择之后的处理方式。我们仍然要坚持“摇晃着理性的尾巴”?还是做好客观、审慎的分析?是用辩护的方式求证自己的理性?还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非理性选择?有没有勇气改变自己?有没有勇气向别人承认自己思考的不足?有没有勇气改变现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