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苏州人在外地吃面后常常抱怨说:吃的是杠棒面酱油汤,再尝尝如今满大街的味之素酱油汤面馆也就没啥好说的了。苏州面条特别讲究汤水,老底子住朱鸿兴隔壁,渠每日吊汤像大厨烧高汤一样,决不含糊。
苏州吃东西十分讲究时令,吃面也是四季分明。春日里的虾仁面、爆蟮面;初夏炒肉面卤鸭面盛夏枫镇大肉面;秋天的蟹粉面,冬天膀蹄面熝灶面。
“硬面,烂面,宽汤,紧汤,拌面;重青(多放蒜叶),免青(不要放蒜叶),重油(多放点油),清淡点(少放油),重面轻浇(面多些,浇头少点),重浇轻面(浇头多,面少点),过桥——浇头不能盖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只盘子里,吃的时候用筷子搛过来,好像是通过一顶石拱桥才跑到你嘴里……” 这是陆文夫先生在《美食家》里的一段描述。江南水乡滋润了苏州人温婉糯性的性格和细腻精致的饮食
据说如今同德兴是苏州最好吃的面——“重油高汤”,“鲜醇清爽”;面条“筋道”,“不结不粘”;浇头式样“丰富”,焖肉有白红两色皆炖得“酥烂”,“入口即化”。(见项老饕文http://food.gog.cn/system/2009/05/06/010556734.shtml)
苏州汤面面条讲究要用新压的,超过3小时的面口感就差了,所以下午吃面的人有时会问:是不是刚刚压的面。而且必须要压7抪,少压一抪就会水多不筋道;上次去裕兴记,正好老板在试面,吃了一口说今朝四川佬面不对少压一抪要退转起。
苏州汤面还讲究下面的锅要大,水多面少,面扔下去水还在沸,面条的加热时间短,面就好吃。如果水少面多,一把面条放下去,水半天才开,那种面是不好吃的。镇江锅盖面的煮法也有类似讲究。
汤头含酱油的叫红汤面,不含酱油的叫白汤面,一般的红汤露里含糖,浇头多选爆鱼爆鳝香菇等甜口浇头,而焖肉炒肉卤鸭最好吃白汤面。
吊汤首先得选好料,猪肉要选用三精三肥,肥瘦相间的五花肋条肉,焖得酥而烂透了,出锅冷透,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此时肉看似有形,却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其味引人入胜,妙不可言。那肉汤便成为吊汤的主要原料。苏州面馆最不敢赚钱的就是这碗焖肉面了,因为要是焖肉卖的少了,那么店里的汤水决无可能做得鲜而又鲜的。
除此焖肉面,还有鳝丝面和爆鱼面。明里看,这两种面的浇头脆嫩相交,鲜甜味美,其实秘密全在面汤水里,这面汤断断少不得鳝鱼骨和鱼鳞熬成的原汁。
原汤虽说已经够鲜美的了,可这时候肉汤是肉味,鱼汤是鱼味,决没有苏州人所神往的五味混元的神韵。只有吊汤师傅知道在合适的时候将合适的汤料添成合适的数量。汤吊出后,还不能立刻使用,加入猪骨头再煨就这样,笃悠悠地,汤也总算成了。
再说说昆山熝灶面,如今大家见到的都是红汤熝灶面,特别爆鱼熝面格外勾引馋虫,其实老底子昆山熝灶馆的白汤白鸭卤面才是镇店之宝呢,与松鹤楼的象牙汤色红卤鸭春夏当令不同,昆山白卤鸭白汤面更适合冬日来一碗。昆山鸭子是活杀的――事实上昆山鱼米之乡,放养鸭子(大麻鸭),有传统的;端上卤鸭面时筷子同时送达,那一双筷子是热的,甚而是烫手的,再加上碗也是蒸煮过的,面热、浇头热、碗热、筷子热,才是老饕的正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