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沟通的书相信大家读了很多,有没有一本书以下三个特点:
一,它的内容贴近真实生活,让你在职场中,在人际关系中都能运用得上。
二,它传播的确实是技能,不是道听途说,不是八卦新闻,不是戏诌历史。
三,书里有实用的练习方法,让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
孙路弘的《说话的力量》满足了这三个特点,而且结构上分成很简单的三个部分:说话的方法,说话的技巧和说话的工具。
说话的方法
讲述——好讲述可以提高你在人群中的影响力。
讲述是沟通的基础,是对已知事物的一种讲解。需要描述事实。比如业务员抱怨“财务人员报销的时候,为非常小的数字,认真查问,我感到不被信任”。
这句里,非常小是看法。如果把“非常小”替换成“200元的餐饮费”,就是讲述事实。
要做到好讲述,要符合4项要求:语言流利、顺畅;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框架清晰,有次序;具备实施细节能打动人。
叙述——通过触动人心的事实传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对人造成影响。
善于叙述的人,都善于思考。对事实的叙述,需要选取合适的视角,筛选有利的事实,在给予触动人心的启发,传达观点,造成影响。
表达——表达的核心是”演“,重点落在“达”,直抵人心。
表达不是仅仅说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要通过特定的语言和形式,成功地传递信息给受众,并影响她们。就像乔布斯2007年Macworld大会上那样,通过一段PPT演讲,成为“创造历史的大事”,标志着iphone手机问世。
表达要分析受众的认知水平、价值取向、内心期待等等。表达不是一个人的演出,而是一个互动过程。
比如,你做产品介绍过程中,听众插话,回答完毕,你能不能接上刚才的“断点”,回到你事前设计好的内容上呢?这很考验你的逻辑思考能力,考验你对事实和观点的准备是不是充分。
讲话的方法,作者分为8个,层层递进,除了 上面的3点,还有,讨论、汇报、陈述、解释、回应。每一种方法都有精彩的论述和案例。
说话技巧
加垫子
说话技巧里最简单的是“加垫子”——回答问题时候先加隔层,就好像冬天做椅子,加个垫子,感觉舒服。
加垫子目的是,转移注意力,关心对方的感受,跳出原有情绪。
加垫子三种类型
1、赞扬问问题的人。
2、说他的问题很有普遍性。
3、回答问题前,讲出自己目前的处境。(放低姿态,让人感到你谦虚,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有责任心)
客户买车,提走后又送回来:“你看看车顶,我昨天拿的车,车顶上有个这么明显的刮痕,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急于说:“这不是我们的问题。”或者“昨天提车时怎么没发现?”那就是推卸责任了,沟通立刻就陷入了僵局。
这时候就该使用垫子:“哎呀,您可真细心啊!您是什么时候发现这个划痕的?昨天晚上提车的时候有没有看到?”
先肯定问题本身,不要陷入你问我答、紧张对话的境地,就是加垫子,可以让提问一方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解释,一旦解释了,就会讲出更多的信息,后面就好沟通了。
迎合
还有一种说话技巧,作者把它叫“迎合”。就是使用共情,通过承接对方的语势,快速对对方语言中的事实、观点进行逻辑分析,通过对对方说的话进行补充等手段,使对方认可自己。
共情简单说就是换位思考,迎合是快速把共情用说话方式表达出来。让对方直接、快速、明了——这个人跟他有一样的逻辑,有一样的经验和体会,几乎跟自己一样——就容易接近了。
在餐厅里我们常遇到这样的事:吃饭的时候,勺子掉到地上了。
于是你喊:“服务员帮我拿个勺子来。”
服务员会对你说什么?“你等一下。”
这句话符合你的心情吗?虽然TA立刻去拿了来,但是你听到“你等一下”,心里仍然会不高兴。优秀的餐厅服务员懂得使用迎合的方式。你要求TA拿餐巾纸,这样回答:“我马上去给您拿。”这就比较符合你的心情了。
我现在有需求,你马上回应我。这就是迎合的意图。迎合就应该是符合别人的心情,符合别人的感受,甚至符合他的思考逻辑。
能够看出客人的需要,这是一种共情,我们俗称“眼力价儿”,但是能及时说出来,及时询问就是一种说话的技巧。
比如,海底捞的服务让人难忘,有一部分原因是服务员会“迎合”。
先生,我给你加个凳子放衣服吧?
女士,需要给您拿一跟橡皮筋来,把头发扎起来吗?
我给你拿个袋子,把手机套起来吧?免得弄油了
你看,迎合让我们产生被理解、被关注、被尊重的感觉。这样说话多有力量,即使你是轻轻地说。
说话的工具
书中介绍了从特种部队用的通缉扑克牌,演化在训练说话的扑克牌工具。
在每张扑克牌上写一个词,从任意一个词开始训练“看词”说话,最后拿到十张牌(十个词),能流利、有条理地把每个词都用到演讲中,还要结构清晰,论证有力。
说话的力量,需要不断研究,需要反复练习,我们读过这本书会明白,有力量的说话,都是经过千万次训练、琢磨的,一切都源于积累的。
有方法,为什么不试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