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小,我就十分喜欢看书。一旦有本新书捧在手,我就能痴迷到忘乎所以。不论是走在磕磕绊绊的小路上,还是在家里昏黄的灯光下,又或者老师正讲得唾沫飞扬的课堂上,我都能拿着一本书,安安静静地看。记不得有多少人和我说过这样伤眼睛,我却当耳边风吹过丝毫不在意。
我记得最离谱的一件事,是三年级时,我的同桌买了一本作文书。很厚很大,一看价格也就不便宜。按耐不住内心的羡慕与渴望,我趁他在外上体育时,偷偷地把书藏到了我的书包里。幸好他回来后,并没有发现自己的书不见了,使我就此逃过一劫。放学铃一打,我立马以万米狂奔的速度跑回了家里,一路上既是忐忑又是兴奋。现在这本书也还在我的书柜里,只是已不再记得那同桌的名字与模样了。
大抵是这期间阅读的沉淀,让我在往后的岁月,都不能和写作分离搁浅。
2
到了初中,正是我写文最流畅的阶段。我把图书馆里能看懂的书基本全借来看过了,到最后记书的老师对我都熟悉了。也因为广泛地观阅,我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灵感,好比思如泉涌,下笔生辉。
那是我人生中最为珍惜的一段岁月,一花一草一木,皆能赋予别样的情感,成为我眼中美丽的风景,用笔细腻地描绘出来。
当时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周记,一周一个,我却几乎是一天一个,甚至更多。每天都在期盼老师的评价中度过,甜蜜满足。
忍不住想象着未来的我会是个作家,尽管此时想来未免不切实际,可是当初的我确实十分开心。
3
等到上高中,对环境的排斥,使我进入了非常颓废的一段时期,加上学业众多,情绪烦躁,完全静不下心来。自己也弄不明白是因为怎样的原因,我写不出自己想要的文章。
偶尔闲暇兴起时,拿起笔想写写,胡乱冒出几句后,便再没了下文。我基本上都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就像有朵木棉花塞在了我的脑袋里,挤不出适当的东西来。我过得十分压抑痛苦,却又无可奈何。
唯一能真正下笔写的,就只有应付考试时,胡编乱造的内容都不知道有多无聊枯燥,以致我的写作分数常常是班上倒数,失落与伤心填满了我的心房。
现在想想,其实很后悔没有把握住当时。要是我能够自己坚持突破自我瓶颈,现在我的文笔恐怕要好得多。只能怪自己当初太年轻,见识短浅,不懂得写作靠的不仅仅是灵感,更重要地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
4
来到大学后,时间变得很空闲。我进了社团的编辑部,遇见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慢慢地,我写了零零碎碎的几篇文,也投过几次稿,虽然没有多大成就,可是我还是庆幸自己,回到了原来的路。
刚开始写的状态,就和高中一模一样,捣鼓不出来内容。下笔犹如千钧重,脑子里也是一团浆糊。不过现在好多了,养成了随时记点笔记的习惯,标签里全是随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再时不时地扩充,我就能完成多数文章了。
我关注了十几个公众号,逐渐发现了简书,开启了我新的一片征途。现在的我泡在图书馆里,看看书,码码字,成了每天不变的规律。
未来的路很长,谁也说不清,我只希望我能写下去。我也知道,这个愿望很简单,也很困难,我会加油,与你们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