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个月,我再次走进《化书成课》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熟悉的教室,熟悉的老师,有种亲切感。进入课程后,我悲惨的发现,曾经都听过的知识点却都以形同陌路,因为我上次一课程回去后——根本没有操练。因此,复训这两天又是全程烧脑,全部重新来过,血的教训,在此铭记!言归正传,作为一个新老学员,要认真总结一下此次的收获。
收获最大的5个知识点
1. 内化书中知识,需要做深度、横向和纵向的拓展。我曾想只看一本书就化书成课,现在发现真的是太天真了。了解作者背后的逻辑,类比其他作者的观点,并拓展到不同的领域,才是化书成课的精髓所在。
2.课程结构设计的5种逻辑。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不同的结构设计逻辑。这让刚刚起步的我对课程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能帮我在前进的道路上有迹可循,不至于反复撞墙自己摸索。
3.破墙而入。这样的学习活动可以很有效率的让学员吸收到同伴身上经验和想法。
4.五星教学法。不仅仅是教给学员新的知识,而是让学员能从活动中将新知接入自己原有的操作系统。并现场体验到操作系统的升级。
5.GEEAT化书法。是一套系统的可以将书中内容提取、筛选、精加工并最终传授给别人的流程。掌握这个方法,让读书不只是读,带着思路去读,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型工作者。
印象最深的3个情景
1.现场演练一个小组带来的书化成一门课。真是个脑洞大开的过程。我们组的四本书是《情绪管理》《把时间当朋友》(时间管理)《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生涯规划),还有最最劲爆的《邓小平传》。最后我们开发了一个系列课——《新青年跟邓小平学什么——之生涯管理》《新青年跟邓小平学什么——之时间管理》《新青年跟邓小平学什么——之情绪管理》。
2. 团队共创。当调动起学员内在经验时,每个人都很踊跃参与。当与别的小组碰撞时,产生了很多“A-HA” moment。
3. 最后的8分钟演练环节。上台前紧张万分,在台上激情四射,演练后同学和老师给的反馈是最有收获的环节。
突破认知的心法或技法
提炼流程化书法。这个部分的演练让我看到了原来思维可以如此跳跃。可是我现阶段还只能羡慕老师的思维敏捷度,这部分要靠多多练习才能掌握。并且在这个部分发现,任何故事都能拿来提炼流程,勤加练习,我相信自己会形成这种思维习惯。
如何运用所学
做为未来的讲师,现在的新人,我自己还没有找到授课的方向。有了这些利器之后,我要去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小试牛刀,一个月内做一个微课,在化书成课的研习社上跟伙伴们分享。
我认为,真正的好课程是,课前充满期待,课中极度烧脑,课后一定要多多操练才能掌握。在此铭记,化书成课的技术虽然很好,不操练分分钟还给老师。要实践、实践、实践!
![](https://img.haomeiwen.com/i3411858/730f37c180e9ac7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