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边城》研究
《从文自传》读后感

《从文自传》读后感

作者: 光伟我男神zx1116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11:33 被阅读34次

利用假期的时间我阅读了从文先生所写的《从文自传》,关于“人性之美”与“生命之思”也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与了解。

刚开始翻开从文自传时,第一感觉不像是一本的自传。若未看过书名的话,我倒觉得那更像是一本记载着风俗人情、世故变迁的画册。书中有一句我特别心悦的语句“我到这街上来来去去,看这些人如何生活,如何快乐又如何忧愁,我也就仿佛得到了一点生活意义。”于作者而言,人生不仅是乏味的,即便是穿梭在人山人海之中,但我们依然可以经历一场又一场短暂而又温暖的邂逅。那些之于我们新奇的人和事,那些之于世间日月星辰中的点点滴滴,借着淡淡的墨香从薄纸上渐渐晕开,那般亲切真实。也许是少年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湘西的水土滋养了沈先生后期这样宁静闲适的心境。在沈先生生活的那个动荡、杂乱涌流的时代,同时期的文人,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呐喊,钱钟书在《围城》里沉默,仿佛众人的内心的野兽都是奔腾的,而只有他依然看着街上来来去去的人,看他们如何生活,如何快乐又如何忧愁,也仿佛同样得到了一点生活意义,手中一支笔在琢磨着纷纷行人,缤纷自然。我想这便是从文先生的“生命之思”吧。

而“人性之美”我觉得在从文先生的写作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书中提到从文先生从小就有许多令人不易察觉的过人之处。在我看来他是个胆大心细,求知欲十分强烈,善于观察,极俱洞察力,而且记忆力惊人的人。先生在自传中提到他所写是他所见的人物,所听过的声音,所嗅过的气味,及真实所受的人性教育,看了他的自传之后发现确实如此。湘西当地有习武传统,父亲离家逃亡之后,13岁的沈从文因为难以管教,被母亲送入了军队。沈从文加入的部队叫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虽然号称是革命力量,实际上就是当地武装组成的乌合之众。不久,他跟随部队去“清乡”。见证了人世间最黑暗的一面。“清乡”表面上的意思是“清查四乡,剿灭盗匪”,实际上被这些部队拿来当了敛财的借口。沈从文跟着部队所到之处,那里就此变成了人间地狱。怀化镇非常小,只有百十户人家,但军队在这里杀了将近七百个人。沈从文在这段时间目睹了许多人间惨剧,这个地方给沈从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多次说过,怀化镇的经历,深切地影响了他的感情。见识了人性最残暴、最血腥的一面之后,对他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动,这也暗暗促使他更加细致地去发现身边的人性之美。

相关文章

  • 《从文自传》读后感

    利用假期的时间我阅读了从文先生所写的《从文自传》,关于“人性之美”与“生命之思”也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与了解。 刚开...

  • 《从文自传》

    《从文自传》是作家沈从文在30岁的时候写的回忆性散文体自传,主要写了他在1902到1922年之间在湘西的生活。沈从...

  • 从文自传

    最近重读了《从文自传》。之前听了沈从文的《边城》、《从文自传》,感觉很棒,在图书馆看到书,就借回来重读了一遍。 相...

  • 读《从文自传》

    (二十三) 看《从文自传》目前到了姓文的秘书这一章,这许多下来也不过是一个男孩从出生到青春期的所见所闻,那个幼时的...

  • 从文自传——沈从文

    读了从文自传,会让我不断想阅读更多沈从文的作品,比如边城,比如他20岁以后的人生。喜欢这里面的文字,喜欢文字中透出...

  • 《从文自传》书摘

    p16 “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疑问。我得从比较...

  • 读《从文自传》

    最早认识沈从文,是在凤凰写生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沱江两边的吊脚楼,夕阳下静谧的石板街,以及黄永玉风格独特的临江木...

  • 《从文自传》读后

    知道沈从文是因为他的《边城》,喜欢沈老是因为他笔下的凤凰。 从他的《边城》中,我感觉他是个温文尔雅的,...

  • 读书:《从文自传》

    断断续续,一本《从文自传》终于读完。现今读书,难得一气呵成,特别是遇上好的文字,我喜欢慢慢看,慢慢品。 每日睡前,...

  • 《从文自传》笔记

    从文自传 沈从文 49个笔记 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 “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文自传》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as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