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作者: kimmywang | 来源:发表于2022-10-08 14:51 被阅读0次

最近在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初识季羡林还是在大学时期,那时,同宿舍的一个北京女孩非常喜欢读书,每每从家里带来各种书籍,于是我们便也跟着读了下去。在读书的过程中,知道了梁晓声,知道了余华,也知道了季羡林。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这本《心安即是归处》著于其晚年之时。其收录散文60余篇,近乎哲学地探讨人生。在书中,季老先生如是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但这三者,任何一个都不是容易处理的。

今年春天,阳春三月,本是春花烂漫、阳光明媚时节,突然有一天,窗外的天空成了黄色,走到户外,空气中有浓浓的沙土味,瞬间有吃土的感觉。有幽默诙谐者网络上打趣道‘今天是何方妖怪驾到?莫不是黄风怪是也?’还有人摆出了出门似出征,到公司似兵马俑的图片。这一场来自蒙古的沙尘暴着实让我们体验到了大自然对于人类的不满。

诸如此类的还有在南极发现的动物,剖开后肚子里装满了塑料。还有十几年前提到的温室效应。人类在创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如何与自然和谐发展却始终是个难题。同时,如何面对人本身的自然属性同样是个难题。

再提人与人的关系。人作为一种有思想、有需求的高等动物,注定了人与人的关系不会那么简单。抛开别的不讲,单提沟通这一环节就充满了困难。首先,在沟通时,一方需要讲心中所想通过语言等表现出来,这就完了吗?没有,还有第二步,听到的一方需要对其进行解读。表现_倾听_解读,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信息的漏掉与错误解码。从而造成人与人沟通中的误解。

再说人与自己的关系。佛教认为,人生本苦。人生由七种痛苦组成: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在这其中,除生、老、病、死之外,其他全需要自我关系的处理。若再仔细看这三条,会发现每条其实包括更多的内容。没有人能说自己的人生没有这任何一种痛苦,所有的人都不例外。而如何处理这些痛苦,更需要与自我相处的智慧。

如此看来,这三条那一条是易?

季老先生出生于1911年,经历过新中国前的黑暗,中国成立,文革以及当今社会。他几乎跨越了一个世纪,一生可谓跌宕起伏。

在封底处,我看到这样一首诗‘综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相关文章

  • 猫看人间百态,怎么想?

    读季羡林的《心安即是归处》,对扉页上的 因为世事无常 心安即是归处 愿你历经沧桑 永葆天真模...

  • 读书有感

    读书有感 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心安即是归处》读...

  • 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最近在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初识季羡林还是在大学时期,那时,同宿舍的一个北京女孩非常喜欢读书,每每从家里带来各...

  • 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最近在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初识季羡林还是在大学时期,那时,同宿舍的一个北京女孩非常喜欢读书,每每从家里带来各...

  • 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读本书《心安即是归处》,让我们了解到季老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争不辩、不怨不艾,...

  • 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花一天时间,读完了季羡林先生的《心安即是归处》。这本书的好多篇内容写于老先生80多岁时,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老先...

  • 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天地广阔,人何其渺小,大凡在世间生存的人,都希望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何处去。这样的说法太过笼统模糊,换...

  • 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读这本书,无外乎两个理由,一是作者,二是书名。书名很有禅意,作者更是智慧的象征,他的思想自然值得学习。 对于人生,...

  • 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爱上读书,就在一瞬间。有了督促,有了自律,越读越喜欢。以前总是被朋友圈、公众号里推荐的小说吸引、诱惑。开始看之后又...

  • 《心安即是归处》——季羡林

    基本情况 个人评分:⭐⭐⭐⭐⭐ 第一本季老的书。读的时候当真体会到了他一直强调的“真”,言语和思想都很真实很真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bk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