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者庞朴有一个“一分为三论”,粗粗一看,与我的“万事万物都有筋骨皮之分”有异曲同工之妙。
庞朴说,人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二,不知其三。他说一分为三的思维有四种形态。
其一是三种实体。在中国讲得最多的是“天、地、人”三极。天的作用是化,地的作用是育,人的作用是赞。赞是帮助的意思。人的作用就是帮助天地化和育,天地人是一个相互补充的关系。
还有一个游戏,叫石头、剪刀、布,这三者之间是个相互克制的关系。
其二是两实一虚。最常见的例子是市场上交易,表面看来,只有买卖双方。实际上冥冥中还有个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在主宰着买卖双方,虽然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着。在经济学上叫做“看不见的手”。
在《庄子.天下篇》中还有一个“看不见的脚”。这是出自名家的“鸡三足”问题。意思是就鸡是否有第三只脚进行辩论。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尧舜都有三只眼睛。所谓“尧舜三眸子”,第三只眼睛是看不见的。但它能平衡左右两边眼睛的情况,得出一个更好的判断,也是两实一虚的关系。
其三是两虚一实。最明显的就是宗教三位一体的说法。基督教说圣父、圣子、圣灵,佛教说佛、法、僧,道教说精、气、神,都是两虚一实的三位一体。
其四黑格尔的正反合。这是庞朴先生最为重视的一种形态。他对中国国学的态度就是采取尧舜的“允执厥中”、中庸所讲的“执两用中”。他要亦此亦彼,两全其美;他要非此非彼,不偏不倚。他引用《道德经》的原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只有三才是大智慧,才可以生万物。
庞朴先生的一分为三论,粗粗一看,与我的万事万物都有筋骨皮之分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实际上他的理论可以成为我的筋骨皮理论的旁证,但却不够高明。
他拿得出手的东西无非就是黑格尔的正反合,中庸里的过犹不及、执两用中,以及张载的仇必和而解。
他解释不了老子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他解释不了孔子的上智、中上,下愚。中上之人,可以语上也。中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
他解释不了佛家的大智审诸己,中智求诸人,小智昏昏然。
他的学说在易经里头,只能达到坤卦,地势坤,君子厚德以载物。而恰恰忽略了更重要的乾卦,天行健,君子自强而不息。他的学说在发展与创新上是软弱无力的。
他只懂得调和矛盾,却不晓得矛盾是有主次之分的。而抓不住主要矛盾、中心环节、根本问题,无论是大事业与大学问,想要成就,无疑于痴人说梦!
毛主席说,圣人,得一大本。贤人,略知大本。庸人,不知大本。所以他老人家常常是,不唱天,不唱地,只唱一出香山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