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2:53睡,5:28起床
一切知识如果是主动探究的,那将都是迷人的,足以废寝忘食。(干国祥)
二、继续读池宇峰《人的全景》(49-62)
我们的大脑一直在对未来进行预测,判断情况是否会对自己不利。这其中包含了对自然环境、自身状况、他人多方面的比较,我将它们分别称为自然比较、自我比较和社会比较。
三种比较中,社会比较的分量最重,我认为社会比较占据了现代人绝大部分的思维。实际上,我们随时都在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财产、成就、能力、地位、智力、名声等都会被我们拿来比较。我们试图一套比较来判断自己当下的处境。我们有时可以意识到自己在比较,有时又好像意识不到;比较有时让我们感到快乐,有时却让我们沮丧。
有能力的人会拥有更多的生存机会,而没能力的人生存机会较少。强大意味着生存,弱小意味着被淘汰。在比较过程中,人们如果发现自己跟周围的人差不多,甚至比大部分人好,就会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未来我能生存下去的概率更大,我会活得更好。相反,如果人们在比较中输了,就意味着自己可能会失去资源,进而会被淘汰,甚至死亡。明白了这一逻辑,就能明白人们为什么要了解自己的处境、位置,为什么要追求在比较中不输于别人。
比较也是一种“ 0.1秒即刻反应”,我们长期经历着社会比较,所以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比较的输赢,就像老虎会伤人一样,不需要出现在意识思维中,就足以驱动我们的行为,所以有时候我们已经根据比较结果做出了反应,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进行了比较。
比较之误终身存在,需要我们随时保持警惕。我建议比输的人永远放弃消极手段,永远要用积极的方法来使自己进步,这样才不至于因比较之误而面临更多的麻烦。
成功没有规律可言,如果有的话,或许就是能无条件的接受生活和生活带来的一切。制定自我和谐的目标,才能让我们更快乐,更摆脱“舒适的麻木”,寻找挑战,激发自己的潜能,才能获得成就感。另外,我们应尽可能丰富自己的生活,避免将所有期望都寄托在一件事上。这样,当我们在一件事上不顺时,在另一件事上仍有机会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经过不断尝试,我们总会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三、继续读钱志熙《陶渊明传》(95-134)
陶渊明自36岁出仕,历经桓玄、刘裕、刘敬轩等人的幕府,奔波于仕途。(其间母丧有中断)不过,对官场日益反感,对田园日益渴慕。
为什么还不选择离开?一因用世之心未能全消,一为全生保家计。
因为替桓玄到京都出了一趟差,作为对于千里跋涉的酬劳,陶渊明得以从桓府请了一年的长假。所以从隆安四年五月到五年七月,陶渊明曾自江陵两度还都,在家中闲居了较长的时间。这一年的生活,总的来说是过得颇为惬意的。两年多的仕宧,使陶家的经济摆脱了拮据的状况,还略微呈现出一点小康的气象。
担任幕僚的收入是有限的,而当县令就要丰富的多了。一些隐士在归隐之前,多选择做一任县令,以为归隐后的生活做准备。陶渊明也不例外,他选择做了彭泽(离家百里)县令。
十三年官场生活之后,终于弃官归田。
所谓隐居,其实就是离开城邑贵族聚居的地方,来到田庄丘园居住。仕宦一族的最大特点,就是私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很多,这是士族生活的常态。园田居远离城邑中士族的聚居地,也就很自然地远离了当时士族社会的交际场。
在归隐后的第四年,陶渊明居住的园田居遭遇了火灾。这场火灾使陶渊明在经济上的损失不少,精神上也受到相当大的打击,归隐最初几年的恬适与惬意感丧失了不少,可以说是他隐居生活的转折点。此后的诗中,表现出的情绪更为激越,内容多为叙述贫富交战的心理状态,以及抒发固穷守节之志。
四、开读洪兰《学会思考》(1-210全书完成)
也就翻翻吧,干货太少、感性的东西太多。
如果能把物质欲望压低,就不会为了享乐而出卖灵魂。的确,当我们把物质欲望压低后,金钱就失去了它的诱惑力。当一个人不必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时,时间就多出来了,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这样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人生,叫我们不可忘记。
研究者发现,当母亲抱起八周大的婴儿时,孩子的心跳和呼吸会降低,整个人安静下来。但当爸爸抱起婴儿时,孩子的心跳和呼吸不降反升,显示婴儿兴奋起来,期待爸爸跟他玩游戏。父亲比较会跟婴儿说有关运动、汽车等母亲不常用的词汇,因为男人喜欢的东西跟女人不同。人喜欢谈论自己有兴趣的东西,所以父亲的词汇量大小会影响孩子三岁时的语言发展,而母亲的则不会。
分类正是智慧的基础。
弹性(心灵自由,少束缚)、类比(由此及彼,发现相同点,然后引出观点)、推论(逻辑推理)和活用(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是智慧成长的特征。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说, 20岁以前的人只要音乐和运动两种功课就够了,因为这两种是心和身的教育。(音乐使人心灵变丰富,变细腻;运动都讲求纪律,而纪律正是学习必要的一个自制力。)
太多的孩子没有被放对地方,没有把他们真正的能力发展出来。大部分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事。就这一点而言,这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他们自己是谁。
大脑只有3磅(约1.36千克)重,只占体重的2%,却用掉人身体20%的能量。大脑是全身最花能源的器官。
孩子是要教的,生命教育不能在教室中教,要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因为有体验才有感动,有感动才有内化,内化了才能成为他品德的一部分。
教育除了智育,还要给他智慧,因为知识不等同智慧,而有智慧才能不烦恼。
中年人虽然在反应速度上比年轻时慢,但在逻辑推理、词汇、口语记忆及视觉空间方位的测验上,反而比年轻时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