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包总”杨烁又火了一把。这一次可不是因为又酷又霸气的总裁范儿招人爱,而是因为他把“霸道总裁”的做派用到了育儿上,看的一众老阿姨恨得牙痒痒,各种怒怼批判,生生把他骂上了热搜。
杨烁“霸道总裁式育儿”被骂上热搜到底是什么情况,能让老阿姨们如此愤慨?咱们来随便体会一下:
从车里走出来时,因为没有走杨烁规定的那条路线,杨雨辰被要求重走一遍:
走慢了不行,因为衣服大跨不住书包掉下来也不行,走路有点内八也不行,各种被呵斥指责:
选房子环节,杨烁要选1号,杨雨辰选了5号,结果5号最远。杨烁就开启了“嘲讽模式”:
总之,在和儿子的相处过程中,杨烁不是语言暴力就是冷嘲热讽。这段视频看得我咬牙切齿,除了想马上加入网络讨伐大军,还想把一本《非暴力亲子沟通》直接甩在他脸上——嗯,就是下面这本:
作为一本由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倡导的“非暴力沟通”演化而来亲子沟通手册,这本书从亲子之间的案例出发,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环节: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融入父母与孩子的日常沟通表达。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亲子冲突产生的根源,也可以对症下药的找到解决方案。
亲子关系出问题一定不是因为这些父母不爱孩子,而是他们与孩子的沟通除了问题,导致他们无法与孩子建立爱的链接,让他们的爱付诸东流。
对照这段话不难发现,杨烁显然就是这样一个“因为沟通方式出问题、导致爱付诸东流”的爸爸。
在节目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他爱护孩子的小细节:他会在杨雨辰上楼梯时放缓脚步走在后面保护,孩子特别疲惫的时候烧热水给他泡脚——这些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都是父母的本能、不会作假。
可是就像他自己说的,几乎没陪过孩子的他,不知道怎么做一个爸爸——换句话说,他不知道什么才是“爱的表达方式”。
批评杨烁“霸总式育儿”很容易,但要准确的说出他的沟通方式哪里出了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
有人说他“带娃像军训”,态度太严厉;有人说他“对孩子各种打击”,没有一点肯定认同;也有人说他对孩子太凶了,吓得孩子不知所措——杨烁所有的做法,都在表达一个中心思想:你做的不对!
既然涉及到对错,就会有标准、有判断。在“选房子”这个环节中,杨烁的标准显露无疑,那就是——“爸爸说的才是对的”!按照自己的幸运号码选了5号?不对!下次选1号?也不对!下次1号在最远!
才7岁的雨辰懵了,屏幕之外的我们却看得清清楚楚:杨烁要的不是“这次选几号”的答案,而是“爸爸说是几号就是几号”的绝对服从!
家长通常把不符合自己价值观念的孩子的言行当作错误、不可理喻甚至是邪恶的,并急于通过批评、指责,让孩子遵守自己心目中的规则。
每个人有不同的价值观,这很正常;不允许别人有和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就有点过分了。
价值观是啥?那是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形成的判断标准。没有两个人的成长经历会完全一样,也不会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就算孩子是父母养的,看起来从小接受父母的价值观熏陶,但毕竟生活环境已经和过去大不相同,即使他的价值体系还没形成,也不是一张可以让父母随意涂写的画板。
在节目中,杨烁的每个要求都是在用自己的价值观做标准,要求儿子“削足适履”:跟我走不一样的路?重走一遍。没有按我的想法选号?活该倒霉。问你要不要拍照?那是假动作,重点是后面的“我不想和你拍”!
你看,这才是“霸总式思维”的关键所在:按我说的来!否则就等着挨收拾吧!
看着小雨辰不知所措的样子,哎呦我这颗老阿姨的心啊,都快窒息了。
然而,就在我以为自己站在了正义的一方,可以理直气壮的谴责杨烁的时候,书中一句话看得我心里咯噔一下:
评价和判断的沟通方式是阻碍孩子感受父母的爱的首要原因,也是大部分父母习惯使用的沟通模式。
杨烁对儿子采用的就是典型的“评判”的沟通方式——这很明显;但……后面那个“大部分父母”是啥意思?
再看书中给到的“常见的评价和判断式的语言”的示范,越看越胆战心惊。最后,虽然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些问题,自己百分百中枪!
是啊,当我因为早上叫了15分钟孩子还在被窝里不肯出来就说他“磨蹭”跟他大发脾气,当我看到他半个小时只写了三行字就认为他“不认真”对他大喊大叫,当我拿着他只得了B的试卷说他“根本不用心学习”——用的同样是评价和判断的语言,同样是要求他必须按照我的价值观行事。我和杨烁的差别,仅仅在于我的横眉冷对没有被放到电视荧幕上接受大众“审阅”而已!
当然,我完全可以为自己辩护:孩子那样做是不对啊,我只是在纠正ta而已,都是为了ta好啊!
嗯,听起来,这样的语气都和小包总如出一辙:
好吧,不提自我辩解的潜台词,咱们日常谁都少不了脱口而出的“评判的语言”,到底有什么问题?为啥就成了“阻碍孩子感受到爱的首要原因”了呢?
“评价和判断”式的语言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评判是基于父母的主观期待,并不一定符合孩子自身的情况、价值观和需要。
不公平!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都呆了。
或许在生活中我们没有杨烁对孩子那么苛刻,但肯定抱怨过孩子“不听话”。但你想过吗?这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和孩子的价值观不同:
对于一个控制型的妈妈来说,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就是“不听话”的,她更希望孩子言听计从;但对一个期待孩子有主见的爸爸呢?如果孩子唯父母马首是瞻,就会被说成“像一块木头”,他会更喜欢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对于一个事事追求完美的父亲,做完作业再检查一遍是“认真仔细”;但同一个孩子遇到的如果是一个风风火火的妈妈,可能就会因为“写完了还在那里看半天”而被斥责为“浪费时间”。
所以你看,即使我们对杨烁带娃的做派口诛笔伐,但在本质上,又有几个父母能没逃脱“霸总式育儿”的大坑呢?真跟小包总比一比,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怎么办?如果看不惯别人的霸道,我们又该从哪里入手改善自己的言行呢?
以小包总为戒,要“打通和孩子之间爱的链接”,就得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不是满满的评判和指责。
亲子沟通中,父母要尽可能的使用具体的、客观的语言来呈现孩子的言行和品质。
——别再说“笨死啦,这么简单的题都会做错”,直接说:“我看到你这道题做错了”;
——把“你看你把这里堆得乱七八糟”,改成:“你摆了好多不同的东西出来啊,能不能告诉我你想干什么?”
——有时间限制的时候,直接说“我们6点出门,你还有半小时时间”,而不是不停的唠叨:“跟你说了多少次快点快点,怎么还在磨蹭?”
我知道,你或许依然心存疑惑:这种表达方式真的能让孩子马上改变主动配合吗?
很遗憾,大多数时候真的不能。
但可以肯定的是,用这样的方式,孩子会更容易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爱我的”。
试试看吧。毕竟,被怒怼的小包总都已经公开道歉认错了,义愤填膺的老阿姨们总不好再守着“霸总式育儿”的风格不知悔改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