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胡桢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新中国现代水利工程技术的开拓者。他于1915年以第1明的成绩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0年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水利发电专业学习,获得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此后,他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铁路电力公司实习,参与了多座水电站的设计施工,并曾到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士等国参观学习。
新中国成立时,汪胡桢正在浙江大学任教,后来调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部署治理淮河工程开始后,其又调任治淮委员会委员兼工程部部长,并亲自率领建设大军进入大别山区,筹建“治淮方略”中主要工程之一的佛子岭水库。当时,针对大别山区多震的地质特点,加上当时全国的经济状况,汪胡桢否定了设计人员最初提出的堆石坝、土坝、重力坝、平板坝等方案,决定使用世界上也十分罕见的连拱坝方案。
当时,全世界仅美国和非洲法属阿尔及利亚各有1个连拱坝成例,这两国对其技术都高度保密,这一点汪胡桢有切身体会。当初其从美国回国时,曾向他共事多年的美国同事们索要连拱坝的图纸,结果美国人给了他1个密封的卷筒,嘱咐他踏上中国的土地才能打开,但当心急如焚的汪胡桢第一时间打开这个卷简时,才发现里面仅仅是1张白纸!
这种连拱坝连苏联都没有,因此苏联专家在参与讨论方案的时候,明确提出:“我们到现在也没敢去建连拱坝,你们凭什么敢建连拱坝啊!太冒险了吧!”这种坝虽然具有快、好、省等特点,其在应力分析、抗震计算、建筑施工等方面的确难度很大。尽管困难重重,除了汪胡桢外几乎所有建设者既没有相关书本知识,又缺乏修筑大坝的实践经验,更没有技术资料。
但凭借着一腔热情和不断钻研的劲头,2万多名建设者披星戴月,历经艰难,终于在1954年10月建成了中国第一座连拱坝水库,这也是当时亚洲第1座、世界第3座连拱坝。该大坝74.4米的高度堪称世界第一,510米的长度和4.96亿立方米的总容量也让人叹为观止,建成后经受住了数次特大洪水的检验,为疏导淮河发挥了重要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