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那年,我参加了一个中日友谊书画赛,张大千故里同日本熊也町联办的一个比赛,意外得到了一等奖。从此便对那个遥远的国度有了一个模糊的意象,那是除开小学课本以外的,在现实生活中和我相关的一种符号化联系。
记得小时候和父母到成都的世界乐园游玩。在日本馆,我穿着大红色的和服,在棋盘前托着茶盏,微笑着留下影像;踏上木屐,打着油纸伞走在缤纷的樱花树下,那一小片亮丽璀璨的花树映着细碎的阳光,在记忆深处久久绽放出柔和的光。那时,我感受到了这个国度一些具体的细节,那是一种微妙的美感和冰凉的触觉。
后来,迷上日本的动漫,那些精彩的故事、动人的情感,生活中也逐渐添置了很多日本的数码产品,CANNON,SONY,Nikon…在这些器物的表层下,我试图透过感官的愉悦和实用的外衣,在纷繁复杂的多元表现下,寻找一个更为真实的认知。
再后来,去到日本关西,走过一个又一个古老的城市,看到了我心中的大唐长安城,在京都有了最为具像化的呈现,在深秋的岚山,安宁的寺院和乡野中,触摸到了千年之前,唐诗里所描绘的那样安宁日常。嵯峨野的窄细街巷,夜里亮起昏黄的路灯光,仿佛是从平安时代的书里拓来的画面。
历史书里的那些记载,还有很多日本作家的书籍,我在一部接一部的阅读中感到更贴近真实,同时又更加神秘。从《挪威的森林》《猫》《千纸鹤》《风信物》《伊豆的舞女》到柳美里的《生》《命》,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读到那些句子:“小和尚心想‘金阁寺真美,我一定要把它烧掉’。”“路上到处是凋落的樱花花瓣,不知是什么东西的影子,在我手背上断断续续地流过。”心里不断响起一个又一个的惊叹号,感觉自己更靠近这个国度的某些特质,同时又看到了它更多的神秘和复杂,这种充满惊喜的怅惘,在精神的道路上重复地发生着,像一个不可知的公开秘密。
日本,无疑是一个敏感而又神秘的词汇。它即遥远又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即有着尖锐的高傲又有着温和的谦卑,它既有极端的浮躁又有着最传统的坚守,它既有着激进的不顾一切又有着含蓄的深藏不露…在不远的东方,这个国度书写着自己的传奇,既是积极的实用的,亦是唯美的艺术的。如同菊与刀,是极致的刚与极致的柔,这两个极端矛盾的结合体。
看看日本这个国家,它的国民生产总值目前稳居世界第二,国民更是储蓄总额世界第一,是世界第一金融大国和最大的债权国。都说日本坏账严重,可是处在最困难时期的日本银行,坏账率也仅为5%,远比现在中国的银行体系情况要好。2000年主要发达国家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日本是3.12%,高于美国的2.65%、德国的2.37%,法国的2.17%,英国的1.87%,在全球高居榜首。2000年每万名劳动人口中研究人员的数量,日本达109.3人,同样是全球之最,高于美国的73.8人、法国的60.3人、德国的59.6人、英国的54.8人。
日本严谨、求实、创新、吃苦耐劳的积极态度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味的盲目排斥、因自身立场不同而产生的优越感并不能解决我们国家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铭记历史、把握当下、合作共赢,才是理智的出路。沉迷于过去的辉煌或是凄凉,都不是我们不好好把握的理由,唯有理智、合作的平和态度才能带来更好的机遇和发展。
而日本对自身传统的坚守,也更值得我们深思。在唐朝,日本积极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又对西方文明推崇备至,但无论古今,日本在对外积极学习和认同时,都没有放弃过自身原本的根源,而是将自己的传统不断地延续发展,成为民族的瑰宝。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这个民族依然推崇食物的原味,依然痴迷于相扑、茶道、香道,依然喜欢在樱花盛开的季节,赏花景、喝清酒,仿佛又回到了那些祖祖辈辈的久远岁月——月光清朗如水,樱花优美鲜柔,人世清丽安好。始终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力量和审美喜好在他们的思维中世世代代传承着。
“在京都,在那些树木掩映的小木屋里,花道、茶道、香道、书道、能乐、歌舞伎…竟然完好如初,仿佛从未因时间的伤害而有所破损。它们附着在芳香的木器之上,无所不在的木头成为人们与过去保持联系的秘密通道。当所有人即将被现代生活淹没的时候,它们被牢牢攥在人们手里,并因此具有了某种救生的性质。”
或许,这便是他们心灵中与生俱来的那种坚持,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偏好。在高速发展的现代,不可思议地保持着精神的丰满。
我始终相信,支持着一个民族走得更远的,并不仅仅是它先进的科技、发达的经济和完备的制度,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文化上的独立和大度,是这个民族信仰上的坚定和深入到每个人内心的力量。菊与刀的日本文化,是这个民族忠与义的最好体现,亦是他们激进与平和相融的艺术写照,更是我们得以照见这个民族内心的一扇窗口。
倘若历史无法改写,就增加了解。有深入骨髓的理解,再看将来。
二零零九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