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方法叫作改变收入模式,也就是打造我们的经济护城河。
改变收入模式,需要懂点经济学知识,把自己的收入模式变成一个边际成本更低的方式,而不是更高的。
作者诺顿说,他有一个学生是按摩师,每天给为别人按摩,十分有名,收入也还不错,但是一旦她不按摩就没有收入,所以她一定要按摩才能有收入。在这样的收入模式下,她没法旅游度假,没法陪伴家人,因为只有坚持按摩才能够赚钱,不按摩就赚不到钱。后来,按摩师就琢磨怎么改变收入模式,使得她不按摩也能赚钱。于是,她想出一招,她把自己的按摩技巧总结成一套方法,叫作身心合一疗法。所以,她从按摩师变成了IP,变成了身心合一疗法师。刚开始的时候,她肯定还得按摩,但是她会招募学员,愿意学身心合一疗法的人可以向她报名。于是,她从自己按摩变成了收学费,她甚至可以收线上的学费,然后再变成线上的录播课,带大家学习按摩。这就是改变收入模式。
改变收入模式的目标是为了释放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反时间管理》书中有大量的案例,作者列举了很多他辅导过的案例。樊登在讲书时,列举过更厉害的一个案例。
两个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坐火车一路从湖南到河南,准备讨生活。两人原本计划去郑州,走到半路在漯河下了车。哥哥觉得漯河不错。于是,本来要去郑州的两个人,车还没到站就在漯河下车了。
弟弟问:“为啥?”
哥哥说:“漯河肉联厂你没听说过吗?这么有名的城市,下车!”
他们就这么随意地决定到漯河下车,然后在菜市场找了个摊位,售卖油炸的零食,一边炸一边卖。后来生意好得不得了,因为炸得很好吃。于是,他们就以塑料包装的形式售卖,最后小摊变成了一家公司并且上市了,叫“卫龙”。
因为兄弟俩改变了商业模式,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如果他们贪恋那个小摊,觉得自己这辈子就只要这个摊位,绝对不能离开,那么他们永远不可能变成特别有钱的人。因为他们得一直炸,不炸就没收入。但是,他们想到可以把油炸零食加以包装售卖,那么他们就可以有代理商,就可以卖到全国各地。于是他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品牌——卫龙,卫龙最终成了上市公司。
樊登还讲过一个更夸张的案例:北京有一对健身教练,每天帮助顾客健身,后来发现实在是挣不到钱,因为健身教练就是靠时间打工赚钱,于是决定开一家健身教练学校。最后,他们在北京大兴开了一家全国最大的健身教练学校,现在也报了新三板,准备上市了。
所以,当一个人有心改变收入模式的时候,就有可能为自己真正建立起经济护城河。
所以,一个人要学会根据成果获得收入,而不是根据时间获得收入。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巨大的挑战。
当我们在公司一个月挣八千块钱,你是否觉得自己创造出了一万块钱的成果?甚至是创造了不止一万,说不定是两万。那么,有几个敢给老板要两万?凡是敢要两万的,说不定下个月就是四万,信不信?
一般人肯定不敢要,人们习惯于担心:万一我下个月挣不了两万呢,还是老老实实地在这儿挣八千吧。这是个舒适圈的问题,因为人愿意待在熟悉的“地狱”。
听着有点狠,就算自己现在待的地方是个地狱,因为感到熟悉就不愿意走。
人们常说,要跳出舒适圈,其实大家听到这句话就害怕:“我不想不舒适,老说要跳出舒适圈,有人还不知道怎么进去呢。”
我们可以改一下,不再是跳出你的舒适圈,而是要学会扩大你的舒适圈。你的舒适圈是一个月挣八千块钱工资,你对此觉得很舒适,但是你可以试着扩大你的舒适圈,挣一万六、两万。如果想从八千突然跳到两万,凭借什么呢?找老板谈判吗?谈判是不可能达到两万月薪的,这得依靠改变收入的模式,去按结果收钱,而不是按照时间来收钱,这样你就获得了自由和弹性。
樊登讲,有一个从事翻译工作的人,他原先在公司负责翻译,每天上班、下班。后来,他觉得这样工作太没意思了,于是对老板说:“你干脆雇我,翻译一次就给我结算。”这样的话,他在公司的总体时间减少了。虽然收入减少,但是他可以自由接活了,成了一个自由翻译家。变成自由翻译家后,他可以自己挑选项目。之后,他觉得自己喜欢旅游,就去接旅游景点翻译的项目。有很多大公司开会喜欢在玉龙雪山、张家界这些地方,那他就挑这种项目。等他后来更出名了,国外的项目,比如瑞士,他也愿意去。所以,他一边旅游,一边做翻译工作,收入还比过去更多了。
这个小伙子的时间是有弹性的,可以把工作和旅游结合在一起。他的舒适圈扩大了,不再追求每个月往账上打八千块钱工资。每个月往账上打这些工资,老板可不是要使劲让你干活吗?比如,今天的翻译工作结束了,就让你再去给他搬货。所以,你可以做一个按结果收费的人,这也是一个有效改变收入模式的方法。
有人说,这不是折腾吗?尽量先不辞职,万一后面失业了呢。如果不想过“看见开头就看到了结尾”的生活,还是要有一定的变化,变着变着说不定就变好了。有人害怕失败,但是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自己对自己人生负责,那是必须的。不辞职同样可以改变你的收入模式,你可以学会改变收入结构,去思考这样的事,慢慢地孕育这样的思维。
《离经叛道》的作者叫亚当·格兰特曾说:“我开始确信,时间管理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它实际上属于问题的一部分。”
时间管理给我们造成了大量的问题。作者诺顿认为,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但不要用时间来衡量价值。如果我们用了错误的价值观来看待生活和工作,那么生活和工作都是痛苦的。
当我们努力地做一些与价值观不符的事,消耗了大量的注意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许多人过去的时间管理问题。
所谓的时间管理,其核心价值观就是,你不喜欢你的工作,可以先忍一忍。忍一忍是为了将来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度假,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但是,如果你忍的时间足够长,孩子都长大了,不需要你陪了,而你跟孩子的关系也已经不好了。
当一个人认为意义和注意力不能集中在一起时,他的工作和生活都是痛苦的。
作者诺顿在《反时间管理》书里,所提及的时间翻转,是在强调一个人要知道价值观和注意力应该合在一起,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上。这时候,你会发现工作和生活都是快乐的。
不要空想,也不要躲避梦想。人们往往觉得梦想放在那儿,即使不实现也没关系,反正只是梦想而已。
大部分人根本不敢朝着梦想去努力,这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一辈子都在逃离梦想。
另外,还要珍惜自己的时间,但也无须全能,你不需要事事都做得很好。没有人说创业都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你每天要做的是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是在为自己打造城堡,这样就会感到很愉快。
最后,就是一个人不要执着于结果。虽然我们讲过很多成功的例子,但是也千万不要被成功的例子骗了,似乎你只要去做了就一定能成功。
当然,你不去做是一定不会成功,不要执着于结果,就是指你也很有可能度过了像梵高一样的人生,最后到死都没有出名,到死画都卖不出去。不过,他确实过了自己的人生,也是可以接受。这样也好过我们到死发现自己一辈子都在抱怨办公室,抱怨要上班,觉得工作没意思,一直摸鱼,和老板争斗,选择不同,结果大概率不同。
最后,作者在书中把所有的工具整合在一起,给出了一个连续性的建议。这些建议是:
*选择那些使你有热情的工作。
*无须依靠他人,独立启动项目。
*邀请有影响力的个人和组织合作,让他们帮助你在特定日期之前完成项目。
*围绕一个可以整合你的价值观的成功项目建立商业模式(赚钱方式)。
《反时间管理》整本书是在讲一种棱镜生产力。时间翻转框架就像一个棱镜,照射进去一束光,投射出来一大片光。用棱镜来放大我们的产出,就叫作“小投入,大产出”。
时间翻转者并不是在拿时间和结果做赌注,其实是在找到一种方法,即通过检验自己当前的想法来降低风险,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期望的结果中去,当下就尽情享受那些结果会带来的好处,同时在实现最终目标前,创造与目标一致的工作,来帮助达成这个目的。
作者诺顿在书中提出了“金钱与意义”的矩阵,横轴是创造意义的活动,纵轴是赚钱的活动,分出四个区块。左上角是“赚钱多但创造意义少”,比如开赌场这类孤注一掷的事,虽然赚钱很多,但是创造意义很少,甚至是坏的。左下角的是“赚钱少,创造意义也少”,每天上班没意思,还挣不着钱。右下角是“赚钱少但创造意义多”,虽然不赚钱,但是每天在努力地帮助别人,比如做慈善事业。右上角是“赚钱多,创造意义也多”。
那我们应该选哪个区块呢?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会选赚钱多同时创造意义多的活动。我们要努力地去成为一个会赚钱,并且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去把意义和工作整合起来。
最后总结一下:传统的爬梯式努力使人们不敢提出问题,不敢去追求他们有限的经验以外的梦想。这些爬梯的人不敢在自己的爬梯经验以外寻找答案,因为他们害怕出错或出糗。
当你不清楚你看到的是什么时,就提出问题。保持好奇心。不要驻足于自满。
不要凭固有经验设定目标。
经验内的目标是任务,经验外的目标是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