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可以看做是其与用户之间的某种沟通,一种互惠的关系,而交互则是这种关系中的教养体现。正如有的人教养很好,与这个人沟通你就会很舒服,有的人教养一般,那你也还觉得OK,但是有的人,教养简直不能忍,那你就会忍不住骂娘(请对比身边的各类熊孩子)。所以产品的交互与人的教养其实就是同一个道理,有的舒服,有的一般,有的简直丧心病狂。
所以交互作为产品的教养担当,不仅仅是信息架构、页面间的跳转、元素的排列,还包括用户体验的重视,对用户目标的理解,甚至还有产品背后的行为,推广的方式,品牌形象等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例如你本来喝多了,想装个地图找个厕所吐一下,结果被人硬是喂了个全家桶,此时不仅仅你的胃是崩溃的,心也是塞塞的。
有教养的交互是为了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为了用户目标,而理解用户目标就需要理解用户角色与使用场景,这就需要同理心,为了获得同理心,我们就需要了解各种各样人以及他们的特点,比如大众特点、阶层特点、地域特点,而为了了解这些,我们又需要了解心理学,需要了解人如何做决策,人的大脑是如何思考和工作的,这又包括神经学、认知学、社会学、经济学、社会学、民族特点、国家文化等等。只有当我们从各个方面理解了用户,才会懂得他们需要什么,才能用我们的教养让他们舒服,用得爽。例如最近的熔断机制,可能初衷是好的,是为了避免大的风险,可是如果能意识到人并不是理性的,天生厌恶损失且容易恐慌的话,例如“破窗理论”、“羊群效应”、“马太效应”等等中提到的,那么这样的机制,就有可能在小损失的情况下,造成大恐慌,从而引起更大的损失。
同时,在设计交互的过程中强调同理心,强调对人的理解,这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社会和社会中的人,获得的就不仅仅是一种专业技能上的积累,更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此外将思考方式变为向别人提供服务与价值,这种转变会使得人有更强的抗压抗挫折能力,同时也会激发人的好奇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让精神状态和毅力同时得到提高,在改变自己的同时又能为别人创造价值。而这种为别人思考的教养正是一个产品最好的气质与风格。
同样地,交互本身可能不是什么核心竞争力,但是这种对用户的关注,对需求的敏感,则会训练一个人和一个团队,使得他们能更好地感知用户需求,更快地满足用户,从而创造持续的竞争力。
技术本身并不可耻,但不要教养却是违反基本法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