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孤陋寡闻的我在《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这本书里弄明白了"斜杠大神"的意思,还意外发现了麦肯锡就是个盛产斜杠大神的地方。
今天我又在此书中,颠覆了我对古代经典战术的认识。
《田忌赛马》、《草船借箭》、《空城计》这些我们耳熟能祥的、透露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经典战术故事,不仅在民间流传着,甚至还搬上了小学生的课本。
这些经典战术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但这些“术”却不同于现代管理学中对"战略"的定义。
比如,在《田忌赛马》一文中,田忌赢在了"术"上,但从战略角度来说,他所在的赛马团队已经输得一塌糊涂。对方每一匹马都比田忌相同档次的马匹精良,而且跑得快。他的对手团队拥有无可非议的可持续竞争的优势。只要游戏规则有所改变,田忌必败无疑。
在周国元的《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一书中讲到,在麦肯锡这个国际化的咨询大公司里,盛产斜杠大神。而成就这些斜杠大神的核心法宝,就是在麦肯锡咨询公司内部,推行“结构化战略思维"。这种战略思维,可不同于孙膑向田忌提供的"术"。
什么是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呢?这是一种学习如何学习的认知方法,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存在形态,也是一套以数字和逻辑为基础的理性科学方法论和实用技巧。
"结构化战略思维"这个概念,读起来就让人觉得高大上,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也有点高深难懂。但人们学习了这套方法并持续实践,就能打破画地为牢的舒适区、善于启动大脑理性思维的慢性思考、快速学习和认知,并能自信且体系化地解决各种至难问题,从而成为一个可以善于解决问题的思辨者。
在这个“焦虑"蔓延的VUCA时代,斜杠大神引领潮流,被追捧、被膜拜,甚至被羡慕嫉妒恨。人们把他们超群的能力和斐然的成绩归为"天赋“、"运气"或"骗术"。
人们质疑斜杠大神的理由是“术业有专攻,跨界必须掌握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知识而跨界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疑惑"无源之水"的障眼法。这些就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态度,也就是"问题观"。
如以上质疑斜杠大神的这种问题观的偏颇,会直接引发个体面对挑战时行为上的差异,成为我们成长的桎梏。所以,我们应该正本清源地从"问题观”开始理解结构化战略思维。
我们平时在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或主题时会有多种自然反应:
面对熟悉的问题时,很容易打开话匣子,乐于分享观点。
面对超出自己舒适区的、自己不太懂的问题,大多数人会觉得自己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因而谦虚地承认自己"不懂”或“不是专家“,然后把话语权交给真的专家。
而话语权转移,就抑制甚至关闭了大脑的主动思考活动,而处于等待输入并准备接受信息的被劲依赖状态。在得到专家的权威解读后,便会习惯性地接受观点,并乐此不彼地重复并传播。
这使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教给孩子们的一篇课文《古人谈读书》,里面有一句流传千年的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一直以来就是接受着这种根深蒂固、约定俗成的被动式学习和不加思考的传播。于是,人们便成了知识的搬运工。其实,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吃瓜”行为。
而斜杠大神们却是一群思辨者,他们首先把自己定义为"解决问题的人”,在内心里拒绝做个安静的观众,而是对问题保持亢奋的“进攻“状态。
面对斜杠大神们面对问题时敢于的思辨态度,我忽然心生感慨:我们现在的教育状况,似乎与这种敢于思辩的态度是渐行渐远。上级领导一味地以分数论英雄,老师们为了完成上级定下的成绩目标,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教出了一批批高分低能的孩子。我现在所接手的班级,敢于举手回答的孩子,真是屈指可数,与以前所教的班级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这种现象,真是令人堪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要学会做个思辨者,拒绝做吃瓜观众。
字数147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