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吾儿见字如面:
国庆假期快到了,你已在订票。我们也在等着和你团聚。
上次你回来,在家停留不到二十四小时。这次回来,在家也只能停留两天,来去何其匆匆。
学生时代,有较长的寒暑假,可以优游团聚之乐;工作了,探亲就只能是匆匆而归,匆匆而回。
聚少离多,以后就是“我们仨”生活的常态了。
不管你是多么的不舍(舍不得离开父母);我们是多么的不忍(我们怎么就忍心你独自漂泊)!
小时候盼你长大,长大了我们又怀恋你小时候的时光。
曾几何时,我还在对你吟诵宋朝诗人俞良弼的《教子诗》:
“白发无凭吾老矣
青春不在汝知乎?
年将弱冠非童子,
学不成名岂丈夫?”
转瞬之间我已过了天命之年,而你也已弱冠又三。
不知不觉寒霜已染上了我的双鬓,髭须也黑黑地爬上了你的双唇。
时光飞逝,你小时候的很多镜头,反而愈来愈分明。可能是人老了,孩子你又不在我们身边,思子心切使然?
镜头一
小小童子的你,四五岁光景,模仿少林功夫,蹲马步,左拳贴腋下,右拳出击;挪步,转身,踢腿,收腿,再蹲。
煞有介事,颇得少林功夫神韵。为父边欣赏边戏言,要把你送到少林寺习武。你只管舞弄不止,不予理睬。
至今为父尚遗憾没有让你习武,儿若习武,说不定武林又多一个武功不俗的少侠,也未可知。
镜头二
我们父子俩从广场向家里走,边走边谈。那时候你正在看金庸小说,你不知说到金大侠哪一部小说里,两个人的武功时,你说他两个的武功在“仲伯”之间。我听了纳闷,不知是哪个词。我说是不是“伯仲”啊?你说不是,就是“仲伯”!我说你弄错了,他俩武功差不多应该是难分“伯仲”,不相上下。你还不服气,说那本书上就是这样写的,回去就查给我看。回到家后,你翻到那个情节,一看,原来我是对的!伯仲,不是“仲伯”!
那时你大概上四五年级,老师应该不会教你们这个词。“伯仲”这个词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生僻的,可你却弄懂了他的意思,还会应用,尽管把词的词素顺序搞颠倒了,也是值得赞许的。由此也可见,看课外书的优越之处,丰富词汇,提高阅读能力。
祥云街交叉口的天空镜头三
也是大致在你四五年级的时候吧。有一次在家里我们在谈论什么,或者是在做什么,时间长了,我记不太清了。大概是你做得很好,自己感觉不错,紧接着自我表扬了一句:“爸爸,怎么样,孺(xū)子可教吧?”
我听了大笑,成语用得很正确,很符合语境,就是读音搞错了,应该读孺(rú)子可教!
当时,我问你,这个词老师教的,还是你自己看的,你说是在某某书上看的。(大概是《老夫子》?)
从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课外阅读是多么重要,光是学几本课本显得多么可怜!
很多家长不允许孩子读课外书,认为课外阅读影响学业,有害无益。其实不然,处理好课内课外关系,有益无害!
在课外阅读中,孩子提高的岂止是阅读能力和词汇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阅读中成长了心智,拓宽了视野,明悟了事理!
我至今不后悔,在你小时候,让你花费那么多的时间阅读。我始终相信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涵养的力量,我始终相信阅读对一个人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帮助。
当今很多公众场合不文明的现象,个人身上产生的很多心理疾病、精神问题,皆与阅读不够有关。阅读实在可以化解很多东西。
开卷有益。世界上正是因为有了书,才少了一份愚蠢和孤独。这句无名氏的名言说的正是阅读的益处,阅读的力量!
镜头四
其实这个情景我已经忘了,大概发生在你更小的时候,应该在四年级之前。这是你妈妈日记上写的,她说是我讲给她的,她觉得有趣,就记下了。
大概情景就是有一天我们父子两个在操场或在校园里玩耍。你突然蹿到我的身后,用手掌对我后背猛击一掌,说这就叫“如突起来”,我听后大笑不止,一是笑你调皮捣蛋,而是笑你老是把成语的语序搞错。你也得意的哈哈笑。大笑抑止之后,我告诉你应该是“突如其来”,不是“如突起来”。
我讲的这些你少小时的趣事,不知吾儿还记得否?
你妈我俩,每忆起就非常开心,笑着说着,勉儿小时候,多么可爱,多有灵气!
好了,不啰嗦了,不久就要见面了。就此搁笔,再谈。
顺祝
一切顺利!
父字
写于2018.9.5上午十一时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