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完成了《父母的语言》第一次磨课。为期十二天,从看书到设计课程、做课件、打磨课件。这本书的翻转课堂终于有雏形了。辛苦啦,现在打磨课程速度提高了!接下来就是优化课程,有趣有料的呈现出来!
这本书大约看了两三遍,听了好几遍,每一次听樊老师讲解都觉得太厉害了,画面感特别强,细节讲解非常单位,故事性很强,比书上写的接地气,有知识又有趣味性,仿佛是古代的讲书先生!书上写的没他讲的有趣,他基本上把重点都讲的特别清楚,而且贴近生活。
我尝试自己讲,讲的干瘪瘪的,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么多知识点记得那么清晰呢?恐怕刻意练习的吧!不过看完书听他讲书,我对知识点和讲书方法有了更多理解。
这次课件做了四十多页,花了几天时间,虽然没写详细的教案,但是自己尝试讲了两遍,今晚上一口气讲了一个多小时,中间很多互动设计都没有练习。虽然第一次讲,感觉还不错,一口气讲了一个多小时,我觉得自己也蛮厉害的。
这次课件设计有音频、视频、游戏、金句、角色扮演、分享等关键,课程设计很丰富,课件制作简洁。自从上了几次线下课,我对课程环节设计有了更多灵感,加上暑期学的团辅游戏,课程更有趣了!
讲师团的老师都是比较专业的。有个年龄大一点,是家庭教育指导师协会的,也是心理咨询师,有自己的咨询室。我讲完后,她和我交流了半个小时,我觉得她挺厉害的,因为她接触了大量的案例,有专业的背景知识,给我点拨后思路更清晰了。她也挺喜欢我设计的课件。我们沟通的很愉快,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
今天下午我还有点紧张,怕讲不好,后来我就想害怕的背后是什么?应该是想证明自己厉害,又怕搞砸!我审视自己的发心,是利他还是自我证明?我是成长型心态还是固定型心态做这件事?当我想清楚后,反正都是学习成长,就不再害怕担心,真诚的去讲,虚心接纳别人的反馈就好了!反正都是成长怕啥呢?
通过这十几天看书学习,打磨设计课程,自己收获很大!每次看这本书都被作者感动,使命感成就了她!如果在工作中我也怀抱着使命感相信未来的我也许不仅仅只是一名教师而已!说不定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
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和父母语言的重要性!共情关注、充分交流、轮流谈话适用于所有关系!共情关注就是爱,轮流谈话,平行谈话都是好的沟通的法宝!我要把这本书好好讲,希望父母的语言这个宝贵的资源好好利用起来,提升大部分孩子的智商。可以录制视频、喜马拉雅音频等分享出去,传播知识是一种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