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说说克劳塞维茨

说说克劳塞维茨

作者: 小雨0921 | 来源:发表于2020-10-05 18:08 被阅读0次

   知道克劳塞维茨是因为拿破仑,知道拿破仑是因为蒋介石。蒋介石特别喜欢拿破仑,在指挥作战时很喜欢copy拿破仑的打法。政治意识强于军事意识,他争取军阀可以,打战却不高明。他更像一个战略家,却不是一个战术家。有意思的是,毛泽东则学习克劳塞维茨。

    克劳塞维茨是谁?

克劳塞维茨深受拿破仑的影响。他出生于1780年,曾在普鲁士军队服役。在普鲁士军队中,克劳塞维茨学到了军事技能。普鲁士军队败给了拿破仑的大军,克劳塞维茨一气之下,参加了俄国军队。拿破仑进攻俄国,俄国从不跟他正面刚,而是一路撤退,用拉长战线、拉长时间的方法,拖死远道而来又经不起天寒地冻的法军,搞得拿破仑最终灰头土脸退回法国。俄国的这种打法,很难说没有克劳塞维茨的贡献。

从俄国回来以后,克劳塞维茨最终以普军第三军参谋长之职,参加了击败拿破仑的最后一战——滑铁卢之战。之后,拿破仑一败涂地,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拿破仑被打败后,他重又回到了普鲁士军队,开始从事战争理论的研究;1818年出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并晋升为将军,这年他38岁;在任12年,致力于军事理论和战争史研究,著书立说。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还能找到克劳塞维茨这个角色,不过,克劳塞维茨在这部名著里只是个跑龙套的丑角。后来,克劳塞维茨又回到普鲁士军队。他在普鲁士国内军事声望平平,算不上名将,让他青史留名的就是一部《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毕竟是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他对那些夸夸其谈的人很反感。他讲到,"很多在战场上看起来很微小的事情,加在一起却会降低整体的作战水平,以致原定的目标总是不能达成。这一点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是无法想像的"。他把这些小事情称为摩擦(Friction)。摩擦又可分为两种:(1)自然的抗力,(2)信息的噪音(noise)。前者使一切努力都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后者形成所谓"战争之雾"(the fog of war)。克劳塞维茨说,战争中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类似黄昏那种半明半暗的条件下进行的。这种感觉就像在云雾里或月光下一样,看什么都觉得尺寸很夸张,样子也变得稀奇古怪。

    尽管如此,克劳塞维茨并不认为不需要制定战略。他给出了制定战略的三大理由。

    第一,战争有一定的可预知性。虽然人们总是大谈事物的不可预知性,但并非所有的事物都那么神秘,也并非某件事的所有方面都一样神秘。有的事情我们是能看得更清楚的。比如,我方有多少兵力,敌方有多少兵力,我方掌握的资源,敌方掌握的资源,都是可以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估的。

   第二,战略能够让指挥官吃个定心丸。情报并非总是可靠的,多数情报往往都带有悲观的倾向。如果没有一个坚定有力的战略,在战争过程中,指挥官随时得到新的情报,而那些情报的内容很可能存在较大偏差,有很多情报是相互矛盾的,也是虚假的。被夸大的坏消息会干扰军事指挥官。此时,指挥官必须要有判断力,而判断力的基础则在于有没有事先预定的战略。

   第三,敌我双方都会受到摩擦的制约,问题在于谁能够更好地应对摩擦。甲方的摩擦对乙方构成可供利用的机会,反之亦然。所以,这个时候精心制定战略,然后在遇到不测的时候保持镇定,对战争是有用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讲到战略的时候,其实说的是计谋,但克劳塞维茨所说的战略,更像是计划。克劳塞维茨讲到,历史上很少有证据表明使用诡计能够取得实效。他说,"战斗力上二比一的优势可以抵消最伟大指挥官的才干"。

   但是,在战役进行的过程中,敌我的双方优势是不断变化的,应该以一贯和专心的态度去摒除那些扰乱大局的因素。根据这样的判断,克劳塞维茨又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重心。这是借鉴物理学的概念。什么是重心?他讲到,重心可能是一国的首都,或者是一个联盟的凝聚力。有的敌人看起来像是一个整体,但是攻击其重心,就可以使其失去平衡,甚至崩溃。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找到敌人的破绽。越是组织严密的敌人,其实越容易找到破绽,反倒是那些看起来很松散的组织,尽管战斗力涣散,但你还真不好找到它的破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说克劳塞维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ba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