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9日是第二届青椒计划分科网络研修课程辣椒艺术的第三讲走进中国民族民间舞(下), 李佳昕老师带我们走进了汉族民间舞蹈,这节课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欣赏让我收益匪浅。

东北秧歌是我国东北三省广大地区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形式,以热情火爆、幽默风趣著称。东北秧歌有“高跷秧歌”、“二人转”、“地秧歌”三种形式。东北秧歌的教材以“高跷秧歌”为基础,吸收了“地秧歌”、“二人转”中的舞蹈成分,既保持了来自高跷的“眼劲”动律和“稳中浪”的审美特征,又把艺人的表演精粹升华为“步法”、“手绢花”、“鼓相”等单元训练和典型的表演组合,成为系统的民间舞训练体系,受到了国内外人民的喜爱。
东北秧歌的审美价值,体现在以下这些具有风格特色的舞态、律动、节奏、道具使用及音乐伴奏和秧歌队形中。

①东北秧歌体态的基本特征:始终保持前倾,出脚时,踢抬有力,收回时,落地快而扎实,使膝部规律性的顿性和手绢花翻转时的爽利结合起来,形成了东北秧歌特殊的体态律动,即人们称之的“口良劲”,这种“眼劲”与本地人民刚强不屈的性格相吻合。东北秧歌的体态特征与原来秧歌表演中踩高跷的动作技术亦有关。

②东北秧歌律动的基本特征:高跷,不仅是形成舞蹈体态特征的原因,同时也是形成秧歌律动的根本原因。秧歌的基本律动表现在“走相”、“稳相”、“鼓相”及手绢花等主要动作元素中。属于“走相”的步伐有前踢步、后踢步、旁踢步、颤步、顿步、自由步等,这些舞步的动律大多不太强烈,动作幅度不大,表现出稳重、健壮、大方、开朗、淳朴、豪爽之风。“走相”里还有矮子步、前踢步等,表现的则是风趣、幽默、滑稽、诙谐的情调,给人以眼、俏等美的慰藉。“走相”里的走场步,是一种流动步伐,该步伐不同于中国古典舞的圆场步,特点在于其动作膝步松弛、脚腕略勾、后踢、落地同时膝部略加控制,形成带有“衬劲儿”的一步一顿的动感特点;步伐可以收得很小,也可以放得很大,甚至跑起来,舞蹈表演中在这种步态中变换各种路线,两者的结合,体现出一种洒脱、流动的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