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读书简友广场
可怜一曲《长恨歌》

可怜一曲《长恨歌》

作者: 南园_ | 来源:发表于2021-12-01 11:46 被阅读0次

《长恨歌》应是白居易给大唐盛世写的一首挽歌。

《长恨歌》也应是白居易给世人写的一个凄美的爱情童话。

大唐盛世是后世之人难以醒来的花锦美梦,是后世之人心中的“白月光”白居易自然也难免有此等心思。白居易生活的时中唐,属于多事之秋。中央宦官集团专权乱政,地方藩镇割据坐大。偌大的皇唐俨然一副衰世之象。对此浊世,白居易内心自然是愤懑难平的,但又苦于无法翻转积重难返的局势。于是曾经的大唐盛世霞光,就成了心灵慰藉之所。白居易应是无比崇往曾经的大唐盛世。向往那时万国来朝的气象,向往那时国泰民安的景象,向往那时诗家鼎盛的风流。越是眷恋曾经的大唐盛世气象,白居易就越会慨叹葬送盛世的那些人和事吧。自然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曾经做派会让白居易心绪难平。那对炙手可热势绝伦的夫妇,既是大唐盛世的见证者和幸运者,也是埋葬者和受害者。这算是历史开的一个莫大玩笑吧。

说唐玄宗和杨贵妃这对夫妇,是大唐盛世的见证者,应不必过多解释的。说他们是大唐盛世的幸运者,因为他们站在那个盛世的“骊宫高处”,享受着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至高的世间尊荣。说他们是大唐盛世的埋葬者,也好理解。由于他们的骄奢淫逸,罔顾天下安危,招致了“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乱局。“安史之乱”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百姓们被各种,类似潼关吏,新安吏和石壕吏们逼的新婚别,垂老别和无家别。中原大地被茫茫胡兵搞的“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虽然这对权贵夫妇,很难直观感受到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的苦难。但马嵬坡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也让这对至尊夫妇,间接成了乱世的受害者之一。因此这对夫妇被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不得不生离死别,天人永隔。这算是一种现世报应吗?

应该说杨贵妃是大唐盛世的最后象征,是大唐盛世这件华丽长袍的最后点缀。当大唐最尊贵的皇帝,不仅保不了帝国的都城,甚至连自己最心爱(也许是吧)的女人都保不住。那么这大唐盛世的最后面子也就荡然无存了。白居易应是心痛大唐盛世凋落的。特别是与衰世的中唐一比,更是愤懑和苦闷的。所以白居易写的《长恨歌》何尝不是给曾经的大唐盛世,致祭一首凄恻千古、哀沉万世的挽歌呢?

至于《长恨歌》的画风突变,有时颇令人费解的。不知道白居易行文为何骤变如此。也许白居易初衷是挽歌盛世,哀鉴后世,故《长恨歌》是以微讽之意起笔。如“汉皇重色思倾国”,“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更有“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等语。以至于“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皆可谓字字含讥,语语带讽。但不知何故,白居易并没有将这样讽鉴的主题继续下去。在“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后,就笔锋陡转,由前文讥讽之意渐生满心哀矜之情。似乎换了一个作者或作者换了一个心似的。不知何故至此?或许先讥讽这对,乱世始作俑者的夫妇,后哀矜之,就是本来的行文思路。但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白居易初衷就是讥讽和哀鉴,但写写,或许觉得这对夫妇本身也是乱世的受害者,渐生哀悯之心,行文的主旨因此剧变。我认为这样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若是前一种可能,则显得前后主旨龃龉,一代大家不至于有此等行文脱漏。倘若情感突变,难以自禁,自会弃初衷而行之。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为了“过审”不得不曲笔行文,毕竟古今都不乏此类情形。呵呵!

《长恨歌》写的不可谓不缠绵悱恻,感天动地!闻者悲,听者泪。然这终究只是脱离史实的凄美爱情童话。且不道这对夫妇之是否深情如此(至少相隔百余年白居易是不可能详知的)。即使深情如此,也是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为背景图案,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为代价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值得歌颂否?若问当时乱世之下,万万千千尸骸填沟的百姓们,他们或她们会是一番什么心态呢?或许和我们后世这些酒足饭饱后,醉卧闲看的人们心态有所不同吧!倘若我们是那个乱世的草芥小民或许又是另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总感觉这就是一个乱世君王与爱妃的凄美爱情童话故事。至于这对主角的名字,也许并不是那么重要。这既可以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可以是纣王与妲己,甚至可以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和林黛玉,许仙与白娘子。试问一下,我们感动的真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这两位吗?难道不是凄美爱情故事的本身?难道不是是白居易或曹雪芹这样的生花妙笔和绝美情辞?难道不是我们内心对爱情和凄美的共鸣?至少,我读《长恨歌》时,对杨李二人谈不上多少感动和同情。我更多惋惜的是大唐盛世的终结,哀悯杜甫笔下“三吏三别”的苦难。想到那种“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或“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的乱世惨淡。我更多折服的是白居易的情辞妙笔。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掩盖了太多历史真相,和世间苦难的凄美爱情童话罢了。

当然童话也有童话的价值所在,已醒之人,自不必说。对于未醒之人,也不一定要唤醒吧。毕竟醒着的状态,未必合适所有人。有时能用一个美好童话或善意谎言慰藉一辈子,也未必是坏事吧。至于如斯盛世,终究是落花已去,与其徒增无可奈何,不如往前,再往前。或许前方就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境界。也许让人真正长恨的未必是歌,是我们自己惶惶欲何之的心吧!

相关文章

  • 可怜一曲《长恨歌》

    《长恨歌》应是白居易给大唐盛世写的一首挽歌。 《长恨歌》也应是白居易给世人写的一个凄美的爱情童话。 大唐盛世是后世...

  • 一曲悲情《长恨歌》

    王安忆的作品《长恨歌》,果然一曲长恨歌,初闻王安忆《长恨歌》可与汉唐时期的白居易《长恨歌》有何曲风曲...

  • 《长歌》一吟动心魄——观《长恨歌》诗意图的咏叹

    一曲《长恨歌》千载传诵。《长恨歌》诗意图(附后)图美意佳,堪赏可藏。晨读此帖诗兴袭来,草成小诗以娱诸友: 一曲《长...

  • 长恨歌——我读《妖猫传》

    《长恨歌——我读<妖猫传>》 《妖猫传》其实也是一曲《长恨歌》,一看完我就意识到了。 是歌,是诗,是文,唯独不是电...

  • 古诗八首

    其一 收敛 长恨歌一曲,解我当时难。 锐意重回首,文学用心专。 其二 ...

  • 马嵬驿

    可怜千门次第开, 不见红尘妃子来。 尔今感叹坡马嵬, 长恨歌罢美人回。

  • 七言古诗 唐琬

    鸳鸯戏水荡清波,谁令东风爽春约? 空留一曲《钗头凤》,千载犹唱长恨歌。

  • 同是天涯客,何必曾相识?

    长安城 她成名于教坊,一曲琵琶语,多少痴人魂断? 他名起于文词,一曲长恨歌,多少怨女心乱? 他有他的故事,她有她的...

  • 长恨歌-目录

    长恨歌(1) - 简书 长恨歌(2) - 简书 长恨歌(3) - 简书 长恨歌(4) - 简书 长恨歌(5) - ...

  • 一曲长恨歌不诉衷肠

    一曲长恨歌,不过是赶了一场繁华,只是低回慢转都诉着告别,曲终人要散,时间最具有腐蚀力,洗尽了铅华,那夺目的荣耀最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可怜一曲《长恨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ds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