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期盼的是过年,拎上或在脖子上挂上一个大袋子,挨家挨户,走街串巷,去讨糖果。去到一家就说一句乡音浓厚的拜年语:恭喜嗯里屋里过哒聂闹年哦然后主人就会笑盈盈的,将他们早就准备好了的糖果,放到我们的大袋子里面。当然碰到腼腆的小朋友,有时候不愿意说这句话的时候,主人就会戏谑引导他:没有说拜年话,不能给糖果哦!当然或说或不说,主人家最后都会欢喜地将糖果装进我们早已经撑开的大大的袋子里。我很小的时候得到的几乎都是糖果,当然是有各种味道的,后来大一点了,慢慢花样多了,有小袋的各式各样的零食,像牛肉干、猪肉干、梅子等等,当然也有苹果橘子之类的水果,现在倒是给小红包的比较多了。印象最深的是一款叫做“唐僧肉”的小袋零食,那时候我们总是说,吃了这个可以长生不老,所以我们总是留着,留到最后才吃。讨的糖果加上食品,无花八门的,经常是一大袋一大袋,有时候半途我们还要回来放一次零食,然后再去。那种叫“唐僧肉”的小袋零食,我后来去各小店找,却寻觅未得,我现在想起来,应该是一种梅肉干吧!一大袋的零食讨回来之后,我们会藏在那里,一般我们先吃那些容易坏掉的,然后再吃那些可以放久一点的,一般可以吃到正月十五之后呢!在那个物质还比较单一匮乏的年代,这对于嘴馋的我们来说是,是一份特别特别大的独特的馈赠。尤其是讨糖果的整个过程让人无比向往:三十晚上我们约上三两好伴,一路聊一路说,一路欢声,一路笑语,有时候我们还会一路歌唱,乐在其中的一路载歌载舞去各家拜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天气,我们都雷打不动都要去的,记得有很多个年关,都是大雪纷飞的日子,我们依旧热情不减,因为是晚上,乡里路不好,有摔跤的,有打湿的,也有吵架的,磕破头的,但是却没有一个叫累叫不去的。如今因为安全吧,讨糖果从晚上挪到了白天,倒是少了一种晚上打着灯笼,或手电筒在路上,在灯火阑珊处中寻寻觅觅的感觉。
今天早上,我还躺在床上,七点多就听到有热闹的小朋友的拜年声,迅速起床。小果子没有过这种体验,我问你:要不要去,你说:要妈妈一起,我说:我们这里过年,不能大人陪的,要自己和小伙伴一起去,否则主人家就不给糖果喽。你听后在半推半就中,跟着周乐哥哥,雨馨姐姐,紫薇姐姐去了,妈妈目送你看你也是有说有笑的,就放心了。过了一会儿你们讨糖果,经过外婆家门口,妈妈就问你还去不?你居然激情洋溢的说要去要去,妈妈接着又问你好不好玩呢?你说好玩好玩,特别好玩。然后你还打开了自己的袋子,展示着你的战利品,有好吃的食物,还有各种饮料,更多的是现在孩子们都喜爱的小红包,已经被你们拆得七零八落的,一元两元的零散在旁边。接着,你又一溜烟的和哥哥姐姐们簇拥着走了,说说笑笑,妈妈望着你们的背影,仿佛看到了自己童年最美好的画面呢!
家乡的这个糖果的习俗,和西方的万圣节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但我更爱家乡的这种带喜庆庄重的热闹,我们不用装神弄鬼,我们无比喜悦,无比欢欣鼓舞地挨家挨户辞年拜年,用这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样的仪式感,独属小朋友,特别有趣又有吸引力。第二,小盆友们自行成群结队,都是自己前往的,不用带人陪同,很多时候我们会提前设计好路线,怎样不走重复的路,怎样合理安排时间,我们完全自主。
后来到了深圳,我才知道,很多地方是没有这个习俗的,包括很多农村也没用,于是我在为那些地方的孩子感到遗憾的同时,又无比庆幸我自己的童年,有这样美好的体验式的年关记忆,如此美妙。所以对年关的期盼,我们是早早开始的,我和姐姐两个会早早的开始等待,那时候还会像中高考一样,用粉笔倒计时的记着,看着日子一天天慢慢地逼近年关,我们只恨时间飞逝的太慢,恨不能天天过年。哈哈那种小孩盼过年的期待,是童年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那份讨糖果的欢欣,更是童年无与伦比的峰值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