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公历除夕。
图片来源:wijkoverlegkokaz@WordPress三年前的万圣节,家里早早准备好了糖果,没想到到点儿了并没有一个小孩过来敲门;好不容易听到门铃响了,来的却是电力公司的一个推销员。
到了除夕这一天,女儿一大早就被邻居小孩拉走了。没等我们回过神来,门铃响了,四五个孩子每人胸前挂着个小布兜,一字儿排开唱起了歌,唱完了再说上几句“新年快乐”的吉祥话,然后就静静地等着我们“发红包”。两块钱不嫌多,一毛钱也不嫌少,等每个孩子硬币落兜为安,大家又开心地奔向下一家。不多久,就这样又陆续来了三四拨小孩,我们事先没有准备,钱包里的零钱很快见底,不得已拿出糖果和苹果来应付。孩子们倒也不挑剔,拿到糖果或水果也很开心,并没有因此而捣蛋。
整个上午,街上都热热闹闹的,仿佛全镇子的孩子不约而同地从各个角落钻了出来。和邻居小孩一起讨要糖果的女儿中午1点多才回到家,她们估计转悠了好几个街区。女儿收获颇丰,除了一大堆硬币以外,还有各种饼干、糖果、水果。饭点儿早过了她也不喊着饿,问了才知道她们一路经过肉店、面包店,老板们拿出了烤鸡翅和面包招待她们,早早就把肚子填饱了。
吃过午饭,上网和朋友聊起,我们才对这一习俗有了些了解。
新年讨糖果(Nieuwjaarke zoete),主要流行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省的Kempen地区以及弗莱芒布拉邦特省的Hageland地区,难怪我们在根特住了七年对此一无所知,今年第一次碰到多少有些措手不及。在12月31日这天,孩子们沿街挨家挨户送祝福,在每家的大门前唱新年歌,以此换取零钱和糖果。传统中这一活动一般在上午进行,随着现在人们起床时间的推迟,有些地区这一活动也延伸到了除夕的下午。
由于讨要来的零钱和糖果很多,孩子们还需要准备个随身装备——布兜,最常见的布兜由厨房围裙改装而成,加上一根带子以方便挂在脖子上,有点儿像八十年代咱们公交车售货员的零钱袋,就是下图【1】这个样子。
图片来自HLN。零钱和糖果也不是白拿的,要讨得主人的欢心,孩子们首先要用歌声送上自己的祝福,这首歌叫做Nieuwjaarke zoete,因为一个上午要唱上几十家,所以孩子们一般只唱个缩减版,如下短短的四句【2】。
图片来自 VadersEnMoeders。曲子是不是很熟悉?对,就是圣尼古拉节常常听到的那个旋律,估计孩子们会的歌不多,各个节日干脆串起来用同一个调调吧。歌词倒是不同的。
Nieuwjaarke zoete
’t varken heeft vier voeten
Vier voeten en een staart
Is dat dan geen centje waard
简单这四句,意思却是云山雾罩:
快给新年糖果
猪有四个蹄哦
四蹄儿一条尾巴
总值几分钱吧
因为无法理解里面的逻辑关系,所以翻译得比较烂。又找了找这首歌的完整版,虽然比较长,但更容易理解一些。
Mijn varken heeft vier voeten
Vier voeten en ene staart
Is dat dan geen wafel waard
Is die wafel nog niet gebakken
Geef me dan een schotel pap
Is die schotel pap nog niet gereed
Geef me dan een beste kleed
Is dat beste kleed nog niet genaaid
Geef me dan een haantje dat kraait
Is dat haantje dat kraait nog niet geboren
Geef me dan een pot vol kolen
Is die pot vol kolen nog niet gebrand
Geef me dan een dikke,dikke, vette vleeskant.
我的小猪有四个蹄儿
四个蹄儿和一根尾巴
它可比华夫饼值钱得多!
华夫饼还没烤好?
那就给我一盆粥菜吧
粥菜还没熬好?
那就给我一件最好的衣服吧
最好的衣服还没有缝好?
那就给我一只打鸣的小公鸡吧
打鸣的小公鸡还没有孵出来?
那就给我一满盆炭吧
满盆的炭还没有烧?
那就给我一块厚厚的、厚厚的、肥肥的肉块吧
这首新年歌以及新年讨糖果这一传统起源于十九世纪之前,当时不少人还生活在贫困之中,城市里也有不少以乞讨为生的人们。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乞丐们或者穷人家庭的孩子们希望在这一天能够得到他们愿望中的食物;而富人们也希望在这一天能够表现出他们的善意和慷慨,并希望这首新年歌以及后面的祝福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幸运。因此,就像歌中所唱道,对于穷人来说,吃的、喝的、衣物以及取暖用的煤就是他们的基本需求;这首歌开头提到的猪则是高热量食品的象征,人们依靠它来度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光。
十九世纪开始,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提高,这一传统渐渐转为以孩子们为主体,原本冗长的新年歌也缩短成为了四句——孩子们之间也存在着竞争,谁都想尽快唱完,好抢先去下一家讨要。与此同时,孩子们讨要的标的也从华夫饼变成了硬币,最后一句歌词也相应进行了变化。尽管如此,糖果仍然是孩子们布兜里的主要收获,此外还有水果和巧克力甚至圆珠笔;而零钱则更多地来自于熟悉的邻居或者亲戚,他们往往更为慷慨。
由此看来,除旧迎新之际,孩子们的快乐很简单:再小的红包也是红包,没有红包有吃的也行。
其实,我们这些大人也一样吧。
我们小的时候盼过年,除了好吃的和新衣服以外,长辈们给的压岁钱是最有吸引力的。和新年讨糖果一样,长辈们给晚辈们压岁钱,一来应了岁末过年的景儿,此乃“压岁”;二来为来年讨个好彩头,希望孩子们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此乃“压祟”。
我四五岁的时候,是当时外公家唯一的孙辈,也是舅舅和姨们眼中的开心果。有一年,小舅攒了一大堆硬币,把它们放在一个铁制的小罐里给我当压岁钱。我就这么一边“哗啦哗啦”地摇着铁罐,一边高喊:“要给压岁钱的就来呀~”舅舅和姨们很配合这个傲娇的孩子,争先恐后地围过来,装作生怕自己落了后。
到后来,大家经济条件好了一些,压岁钱也从几毛钱几块钱变成了十几块,几十块。年底发了工资,外公总会从里面挑出几张新钞票,或者专门跑一趟银行,兑换出一些连号的新钞平平地夹在辞典之中。到了除夕夜,几个孙辈每人都能从外公那里得到一个红包,红包里是几张崭新的钞票,红包外还带着外公双手的温度。
上个月底,小表弟家添了一个女儿,小舅当上了爷爷。要是外公还在,他一定还会亲手做一个红包,放在宝宝的枕边吧?
文/Athlon_BE
2015.12.31 初稿
2018.12.31 二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