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受与想法
想法通常是对人或事的观点、判断、评价、态度,感受则一般是对于心情、情绪的描述。而且,感受多用表达心情的副词来描述。比如描述正面的感受:兴奋、平静、乐观、自信、满足、欣慰、自在、踏实、安全、幸福、心旷神怡等;描述负面的感受:害怕、震惊、难过、绝望、遗憾、嫉妒、不耐烦、疲惫、孤独、昏昏欲睡等。
二、感受的根源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png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重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通过表达感受来提出主张要比只批评别人的行为要有效得多。
三、如何表达感受
我们可以通过用“我(感受到)……因为我(的某个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句式提示自己感受和自身的关系,并纠正自己原来的表达。比如,“你每天都忙着工作,我觉得不开心,因为我希望和你待在一起的时间能更长一些。”“你回家就把衣服乱脱乱扔,这让我很烦躁,因为我想保持房间的整洁。”这样我们直接说出清楚的感受和需要,对方就更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学会说出自己的感受、需要,而不是让别人猜。社会的节奏很快,人们都在匆匆忙忙地前行,打理自己的生活,的确没有很多时间去细细分辨、照顾你的感受。将感受憋在心里的人常常会陷入一个死循环:不会表达感受——别人无法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觉得人们冷漠——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觉得人们越来越冷漠……其实未必是大家冷漠。把感受说出来,别人才会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沟通也会更容易。
四、被压抑的感受
等到慢慢长大以后,我们在各种社会规则的束缚下,变得胆怯了。我们最在意的是别人看待自己的目光,一旦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别人眼里的我们不符,我们就常常不自觉地迎合别人的想法和忽视自己的感受。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情感的奴隶”:我们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第二个阶段是“面目可憎”:这个阶段我们觉得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去迎合他人,让自己很憋屈、很恼怒,我们不愿意继续这样,但还是心存疑虑,所以态度变得生硬;第三个阶段是“生活的主人”:我们开始认为帮助别人是一种自由的、快乐的行为。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我们也终于明白了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不能对他人负责。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