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6:我今年25岁,不想与家人说话,不想接家里人电话,但是我不接她们就疯狂地打,我不是很舒服,我觉得会吵架,双方互相不理解。每当我想找别人聊天,我也觉得会打扰到人家,我觉得很孤单。还有人教育我,说要侍奉双亲,我就不喜欢听。我在一个人的时候,会回忆以前不好的事情,我就找一些好看的视频来转移注意力,我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曹泽能答:
一、分析
1、你与家人的关系
你与家人的关系不是特别的顺畅,不太想与家里人交流,觉得会吵架,可能以往的交流会让你不舒服,让你产生害怕、担心、焦虑的感受,所以你不太愿意接家里人的电话,但家里人会担心你的安全,担心你的生活状态,他们就会不停给你打电话,他们不知道你的心理感受。即使他们知道你有这种心理感受,但他们也没有能力去改善这个问题。所以,当你和家人互相不理解对方的时候,你对家人是没有归属感的。你不愿意向家人敞开心扉,因为你觉得获得不了支持和温暖,你情愿拒绝这种沟通,而家里人对你这种状态会有更多的担心,因为他们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他们甚至会以他们的想法来想你。所以,当你离家人心里距离越远的时候,他们越是担心。
这种关系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至少在你的童年、少年就形成了。长此以往,你不太愿意跟父母多沟通,不愿意跟父母呆在一起,我接触很多青少年就是你这种状态。父母不是不爱孩子,孩子也不是不知道父母的爱,但父母的爱就是让孩子心里不舒服,心里不爽。有的父母打压式教育,包办式教育,对孩子要求很高,不懂得与孩子沟通,甚至不认可孩子,批评孩子。所以,让孩子觉得这个家与他的距离越来越远,他长大了,他就不爱回家,也不爱与父母沟通。所以,当一个人没有家的温暖,他就如同海上的浮萍,是飘着的,是没有归属感的。
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不太好,那他内心一定是孤独的,他与其他人的关系也很难好到哪里去,因为他没有支撑力,他就相当于一棵树苗,没有营养,不懂得去吸肥,树根就不够粗壮,树干就不够挺拔,这棵树就会比较瘦,大风一刮就容易被吹倒。当一个人不能够理解与父母的关系,他跟这个世界的关系,就会不太契合。从父母的角度来说,不但要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睡,也要给孩子提供心理营养,构建孩子的三观。如果孩子他感受不到爱,甚至要远离父母亲,可想而知,这个孩子他是缺乏心理营养,缺乏支持的。这种孤独会长期伴随自己,除非有一天他足够成长,他能够理解父母的初心,他也能够去更好的爱自己,当他与父母的关系调整好之后,他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2、你与他人的被动沟通
每当你想找别人聊天的时候,你会觉得打扰到别人,你感到孤独。因为你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但别人是不是真的有这个想法?其实你是不知道的,因为你没有跟别人去求证,你是想当然。你觉得晚上十点钟找别人会打扰到别人,太晚,或者说我们这么久都没有联系了,突然之间我去联系他,别人会不会觉得很唐突?但是对于有的人来说,他就是很晚睡觉,或者刚好没睡。当你想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你总会为别人着想,想别人可能会拒绝你。
当你有这个想与别人交往冲动的时候,但是你有这种所谓的为他人着想的想法,就会限制到你的行为,而你这一系列的“内心戏”,别人是不知道的,所以你长期生活在一种自我封闭,自以为是又不满意的心理状态当中。这样你是交不到朋友的,因为你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你不懂得是不是真的打扰别人,还是自己一厢情愿认为自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你不主动去跨出第一步,你怎么知道别人怎么去想。很多时候你把自己限制住了,你很少有谈心的朋友,很少能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别人。越是这样,你越害怕跨出第一步,因为你太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太在乎会打扰到别人,所以你感到孤独痛苦。这种消极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是不利于你的社交,不利于你的成长的。
3、你的消极认知与社交焦虑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怕的就是消极的思维模式,这件事还没做之前,你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思维,“我不行,我做得不够好,我这么做别人不喜欢的”等等,实际上这些消极的思维是你长期的认知模式。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自己打击自己。你没有自信,你就很难心态平和与别人交往,很难让别人感受到你的诚恳。在别人眼里,你比较孤僻、清高、不合群。也有可能你是有“双面人”的特点。即人前嘻嘻哈哈,无所谓,实际那是你的“面具”,你的内心是孤独的,是抗拒与别人交往的。不管你是哪一种,当你有消极思维想法的时候,你的内心是痛苦的,这种痛苦让你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增加你的社交焦虑。很多社交恐惧的人,很难跨出第一步,他总会觉得我这不好,那也不好,限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一直在自己封闭的空间里打转,他走不出来,别人怎么说他都害怕。对于有社交焦虑的人来说,他的内心是极其痛苦的。
有些人表面能正常交往,实际上接触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他其实不开心,所谓正常的交往都是他外在的一个人设,实际上他的内心世界是封闭的。也有的人一目了然,各种能力也不错,但他就是不太愿意与大家打成一片,大家都觉得这个人能力不错,但是很难相处。
所以,如果一个人有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的时候,他的人际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他的工作能力和效率也不会特别强。比较自信的人,没那么多的在乎,可以把自己想法与别人交流的人,会活得比较滋润,他有朋友,他的人际关系也不错。很多有消极认知的人,他是善良的,因为他总在为别人考虑,他总跟自己过意不去。他也是单纯和不成熟的,他不太理解这个社会的规律。如果不调整好,我们以后跟伴侣、孩子相处就比较困难,可能会重复自己在原生家庭里受到的一些困扰。
一、建议
1、与家人诚恳沟通,互相理解
我们需要去理解父母,当你理解到父母的不足,让你很难受的思维行为模式,出现这样的情况,你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提升自我,父母也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当你提升到一定程度,你就会明白,原来你的父母也是受他父母的影响,就是你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影响,所以他们这个样子,我改变不了我的父母亲,那我就改变自己。当你做出改善之后,父母也会看到你的变化,改善后跟你在一起相处容易一点了,不像以前困难了。他们也会去调整自己。双方的亲密关系,如果大家都不改变,那关系就会僵硬在这里。如果有一方持续的去改变这个关系,那终究会有一些改善的。谁痛苦,谁觉悟,谁的能力强、认知高,谁的迫切性更强,就主动去改变。当你放过父母那种不可宽恕的,对自己伤害的时候,实际上也在原谅自己。因为你不再与他们计较,因为这种计较是没有结果的,甚至是两败俱伤的。
你现在跟这个社会、跟别人的关系不是那么好,是心理缺乏一定的健康的营养,而这个营养一部分需要你跟父母去和解。一个不能接受父母的人很难去接受别人,与父母关系不太好就很难与外面的关系持久好下去。人不能忘根忘本,父母给了你生命。与父母的和解不是一天两天的,需要长期的准备。你先自我反思,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写下你的成长经历,你认为所受到的一些伤害,把它记录下来。你成长到一定的时候,你可以把这些伤害与父母诚恳的沟通,也许他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你这么一说,大家就能够达成一致的意愿,这个时候你的情绪会平和很多,也能够达成沟通的目的。
1、多学习,提升对社会对他人的理解
人有现在的困扰,一定是过去旧的认知模式所局限的。你可以通过看网络培训课程、看相关书籍去学习,跟有结果的人学习,你才会慢慢醒悟过来。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够去成长,更好地融入社会,整合自己。持之以恒去做,你一定会有脱胎换骨的改变。任何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痛苦煎熬的过程,改变本身一定不是那么舒服的。有人教育你要侍奉双亲,他可能不具备专业知识,他只是从一些传统的观点来看。这个也没有错,只不过他不走心,他只是站在一个道德的至高点,没有站在你当下的感受去思考这个问题。
2、多练习,加强人际交往训练
你也需要实践实操,比如做公益,做慈善,志愿者服务等等,在这种团体当中大家都是热心人士,他不会去计较你,他对人的宽容度是比较高的,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个资深的志愿者,我做志愿者时长已经超过了4000多个小时,我是广东省的五星志愿者。你去做志愿活动的时候,也是在帮助自己提高。也可以参加同学聚会或同事聚会,参加线下的团体心理咨询或者人际交往的训练,这些对你的帮助是更大的。
3、多运动,多减压,释放负面情绪
当有负面情绪时,你可以去做运动、跑步、踩单车、爬山、理疗、推拿,或用热水泡脚,每天泡15到20分钟,50度左右,这样坚持下来,对人压力、情绪的释放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去海边大喊两声,或听你喜欢听的音乐,或喝个啤酒,蹦迪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身心释放的方式,就能够去缓解你的负面情绪。
4、做自己开心的事,尽可能让自己活动自在
你喜欢的话可以养只小狗,在遛狗的过程当中,也被动的把自己带动起来了;如果你喜欢做瑜伽,也可以参加这方面的学习训练;你喜欢去购物、化妆,美食,就去做自己开心的事情。这样你就会觉得生活有点意思,就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能把不开心的事覆盖过去,人慢慢变得务实,也慢慢开心起来。
5、给自己列长期、短期规划与目标
你需要给自己定一个长期或者短期的规划与目标,这样会给你的生活、人生带来一个方向。一个有方向的人是不会迷路的,他会知道该往哪方面去提升自己,如何去整合自己的资源,整个人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颓废、焦虑,是因为他的方向不明确,他就会处于一种有心无力的状态。实现规划和目标需要时间,人的改变也需要时间,也需要你不放弃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