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年读书记03:童年里的枝繁叶茂

2022年读书记03:童年里的枝繁叶茂

作者: 静水0722 | 来源:发表于2022-01-30 09:49 被阅读0次

    ---读《呼兰河传》有感

    读这本书是年前,学校里值班时零散看着看一半没看完,前天开始倒回去顺着往下看,看完后,平静的文字之后总觉得心头的激荡挥之不去,屡不清是为何,许是那冯歪嘴子的那仿佛有了盼头的日子吧,总觉得那些平静的叙述里那么真实,却又那样让人沉思。

    那样的愚昧里是呼兰河城里老百姓的日常日子,又何尝不是每个人心头那一亩三分呢?那些所谓的愚昧会杀人是封建遗留的桎梏,可是自称民主自由当下的我们每一个新时代公民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桎梏呢?活在自我的一种认知里,如果不能自明自知,那样的险境跟团圆媳妇和王大姐又有何异?

    自明德,自诚明。

    走进传统经典之中的中华修身的功夫里,再回头看这些,想起书中的云游真人。相比较跳大神,这真人倒是有一份清明在心头。撇开真人路费的需求,可那招招要的不正是胡家婆婆的命根子?可这所谓的命根子不也正是她心里的执着么?那些治人的规矩,那些要钱不要命的愚知里,细腻沉思之处不就是《呼兰河传》带给读者最大的恩惠么?对待团圆媳妇有多大的不忍与痛,就有多么深刻的觉醒。

    仿佛每一个呼兰河城的老百姓都活在一种古老的愚昧里,这份愚昧里是人云亦云的麻木。也许良心也会觉醒,可只是零星火光乍现,随即湮灭。仿佛永远都不会迎来光亮一般。读团圆媳妇被水缸洗澡那一段,这样的感受尤其深刻。当团圆媳妇第一次昏过去时,有的人会反思说,水太热,不该往头上浇水,就连胡家婆婆也开始觉得赤身裸体的羞耻……可是,刚刚呢?就在刚刚几个人把团圆媳妇衣服撕掉,满是滚烫的热水的缸里,团圆媳妇跳着、叫着,逃命似的狂喊时,每一个围观的人良心又去了哪里?是被愚知蒙昧了的么?这样的一种蒙昧果真丧失了对待生命起码的感同身受,麻木不仁啊。昏过去的团圆媳妇活转来了,大神却又说:洗澡必得连洗三次,还有两次要洗的。是啊,就这样的觉醒乍现的三次里,却是越来越深的麻木。

    果真觉醒不易,自明最难了。

    可是一旦自明,那又会是一种多么孤独的状态。我想成年以后的萧红回味起童年,会是走出呼兰河城的孤独吧,那份孤独里是一种觉醒后的心痛。所有的经历中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又有很多的慈悲不忍。回到当下来,那样的精神跋涉并不容易。

    跋涉之后,原来真相是孤独中悲喜自渡才是人生的常态,自怨自艾也许可以让我们把一切推卸,可推卸之后呢?不过是不断的重复中,过不去。过不去了,那么就永远在轮回中受着这些苦。就如同这胡家婆婆一般,多么苦啊。一遍虐待着媳妇,一边怕媳妇就此死了,以至于散尽家财也终不得如愿。因果不虚,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愚知偏见埋单,然后一步步走向成熟的人生境地。

    《百年孤独》里经典语句让自己最近体会颇深。

    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

    不要对别人兴许太多期待。

    我们总是想找到,

    能为自己分担痛苦和悲伤的人。

    可大多数时候,

    我们那些惊天动地的伤痛,

    在别人眼里,

    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埃,

    或许成年人的孤独,

    就是悲喜自渡。

    读《呼兰河传》并不沉重,我想萧红笔触里那些轻快的、细腻的原因是祖父,童年里美好的存在。在尾声中,她述说道: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这样深沉的一种爱里,是欢乐,更是生命里美好的底色。哪怕回味里还有的痛苦与伤痕,仿佛都不介怀。哪怕长大后的萧红经历磨难,但文字里那些欢快与自由掩盖不掉那些祖父陪伴的时光里的甜蜜。从这个角度去看作者的童年,是让人沉思的。又或者说,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如何的童年才是一种明智之举呢?祖父也许是最好的榜样了。

    回想那童年里祖父园子里的欢快自由、那与祖父读诗吃鸭的时光里的满足、那在后两间屋子里倒腾旧物件的欢喜,我想萧红的童年是幸福的,因为有祖父。那些细腻的情节里,有些是欢快的,弥漫着的是童年里在祖父菜园、后院储藏室里那些自由与欢快。那些独特的人物里,是祖父的温柔与慈爱,也是胡家媳妇的矛盾与愚昧,还有有二伯的古怪、冯歪嘴子的坚忍…仿佛所有的一切关于呼兰河城里的夹杂着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下的所有,都因有了祖父以及祖父菜园的一切,有了回忆的缘由。

    有的时候,我也会想: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一部作品,是才华的使然还是童年本身的经历?我想这样的一个提问未必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无疑的是萧红的童年里所见识的种种都因为有了祖父和那片园子有了必得“记在这里了”的原因。那个住着祖父,埋着祖父的呼兰河城因为有了祖父,有了温度,也有了色彩。那吃猪吃鸭的温度、那些读诗喊诗的温度;那些樱桃树李子树的色彩,那些蒿草瓜果的色彩。

    以上也可称之为“底色:无知无畏的童年天真无邪”吧。

    而后便是“跌落在认知的窠臼里”的呼兰河百姓了,无论是家里住户的百样生活,还是胡家王家冯家的点滴,乃至于看唱戏送祖母,一切仿佛都是在无形的手的推动下,人被推着一步步走入无法挽回的绝境中,或大或小、或深或浅。只是那些因此而丧命的人,最让人心痛。而此处作者在胡家用了大量笔墨,对比着婆婆与媳妇。而对于王大姐嫁给了冯歪嘴子更多是一种侧面的叙说,从呼兰河人们的立场去看待这样一件事,观念的转变仿佛是顷刻间,而各种无妄的猜忌又是甚嚣尘上、此起彼伏。我想恰是由此,王大姐郁郁而终的吧。仿佛这样的一种叙说,是留给呼兰河古老的生活一种体面,更是对冯歪嘴子对待生活的一种美好期许吧。也唯有他们两人没有在彼此的猜忌埋怨中过活。

    最后的隐喻便是“在渺茫的希望中前行”了,无论如何生活再继续,也许不喊苦不喊累,只是默默地承担所有,然后在每一点滴的希望里走向更好。

    我想生命又何尝如是如此?

    旧去新来,怀揣着一份希望前行,就是对待自己对待生命对待亲人最好的慰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年读书记03:童年里的枝繁叶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if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