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BIT游戏漫谈(7)—— 《战场之狼2》
和所有高唱“不高兴就是要暴打没头脑”的主旋律一样令人着迷
2017-08-07 08:02:34
![](https://img.haomeiwen.com/i6792254/2736823c2da13c08.gif)
药荚s
本文系用户投稿,不代表机核网观点
说到主旋律电影,与其说是宣扬个人英雄主义什么的,还不如说是 —— “XXXX年,某偏远地区ABCD国出异常现象,赶紧过去乱开枪打死所有肤色不同的家伙”更加贴切。而这样的题材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要多少有多少啦!
有一类游戏是“爽”字当头的
俗话说得好:
“看过猪跑的人就会想要吃猪肉”(???)
好吧我只是随便瞎扯的。当事实上也的确有类似的例子:看到银幕上兰博枪口乱晃都能打中各个方位的目标,我们这些连子弹都没摸过的人,肯定会觉得自己上的话同样是枪法如神。
没什么逻辑,但是人在看到一个很帅的榜样时多半也会幻想自己也是酷帅靓英正。
![](https://img.haomeiwen.com/i6792254/c54f1e5215c45bf1.gif)
“啊啊啊啊啊啊!我不管反正你们已经死了!!!”
有什么样的文化土壤,在这个环境下滋生的事物就跟容易被人接受。多数人在那个主流娱乐对于“逻辑、内涵和人文”之类的玩意儿要求还没那么多的时期,在接受个人英雄主义和各种主旋律产品时更多的还是放飞自我,享受这一个半小时的视听爆炸。看着帅气的主角用各种手段和武器,打爆不知道哪个地方的,反正长相就对不起自己祖国的坏人便是我们对电影最高的标准需求了。
曾几何时,人们对游戏要求的也不会更多。
在我们还没有长颈鹿合影或者岛学魂学等等“第X艺术”的时候,开发者用不到100个字的文本量,和几千具尸体就能说好一个故事。看得清开头,懂得了结尾,谁是好人谁该挨揍清晰明了,没地方刷无中文差评我们就直接即兴编个自己瞎扯的剧情。玩家要考虑的只有AB键的作用,和如何在接下来2个小时里把这拇指摩擦运动做好就行了。
和所有射击游戏基本套路一样,在MD上面反复通关了有十多遍的《战场之狼2》同样是一款“端着无限弹药机枪杀光整个军队”的游戏。2D时代选择游戏采用的视角,就决定了游戏的玩法和机制。作为一款俯视角的动作射击游戏,本作和《古巴大战》一样以考验玩家走位技巧和背版为主,强调“第一次玩吓退你之后越玩越简单”的类型。
![](https://img.haomeiwen.com/i6792254/88f3f5e228d7fbed.jpg)
日版的封面画风好一些,不过美版的内容更加丰富
《战场之狼》从何而来
在16位机时代,Capcom分别为SFC和MD各自移植了几款街机游戏。其中SFC上有《圆桌骑士》、《名将》等清版格斗为主的作品。而MD上的类型要跟丰富一些:除了移植效果并不如人意的《惩罚者》,还有《战区88》和《战场之狼2》这类射击游戏。在选择上更多样一些。
由于机能所限,这些街机游戏到了主机后,多数都不能令人满意。无论是画面音质,还是实际游戏内容甚至操作手感的缩水都比较明显。由于引擎等等条件的限制,这些移植作品实际上都是在目标平台上重新进行开发的,推测内部的代码之类的都是不一样的东西。虽然碍于这些条件,使得到了光碟机时代之前,想要在家里体验真正的街机还是不太现实。
由于个人原因,不太方便经常往街机厅里钻,所以在街机最繁荣的时期我错过了所有体验的机会。这些质量平庸的街机移植版本,就成为了模拟器成熟之前我弥补街机游戏的唯一方式。所以即便多数作品明摆着无法和原版相提并论,我也只能通过它们来望梅止渴。
![](https://img.haomeiwen.com/i6792254/968ecca802ea4c39.jpg)
这些游戏缩的绝不仅仅是画面而已
《战场之狼》作为Capcom早期奠定街机领域根基的作品之一,和所有那个时代日本对于美国文化热衷思潮一样,都充满了他们对好莱坞风格的借鉴。游戏在当时与另一款无论是题材上还是玩法内容都极为相似的《怒》撞了车 —— 玩家控制名为“Super Joe”的士兵,单枪匹马地深入敌阵,使用机枪和手雷杀光所有敌军并完成任务。
如果说1985年的初代,还保留了一丝现实意义,对氛围和基调上属于稍微严肃的战争片。那么时隔5年后的续作则完全变成了一款写作“战争”,读作“超级英雄”电影的B级胡逼电影。
故事的剧情就是熟悉的老生常谈 —— 19XX年,R国发生军事政变,而刚好来访的美国总统也遭到了叛军的挟持。美国为了避免刺激到国际局势,决定不采用直接的武力干涉,而是派出了三位雇佣军进行秘密援救行动。
是的,装备了小型单兵核弹头并从正面突击的非武力干涉隐秘行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6792254/602f747d0f1055c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792254/a5f23d4384321380.jpg)
机核站内也有介绍过怒系列的发展史
和它的前作一样,战场之狼2同样是一款可以自由推进的俯视角射击游戏。街机版的特色之一是可以进行三人同时游玩,这个极大增加热闹感的设计,和Capcom当时很多经典街机游戏一样。不过相比较而言,可能多人合作会极大地增加游戏通关难度:因为本作我方角色是有碰撞体积的,在躲子弹的时候可能会互相撞到对方.................
经过了5年的时间,Capcom的开发实力早已非同日可比。游戏无论是音画效果、手感和演出上都有着非常直观的进化。由于核心主题变得更加好莱坞,也让游戏的设计往“更多敌人、更多爆炸和更强的主角”这些思路靠拢。玩家有了体力槽的设计,容错率变得更高。流畅的移动和灵活的射击角度变化,是构建在杂兵会从四面八方无限刷新的设计上的。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加上大量密集的阵地配属,使得游戏的节奏感与激烈程度相当惊人。
本作的流程非常短,实际每一关可能不到10分钟便能完成。不算几乎纯粹是演出的最后一关,游戏短短6个关卡在熟练的玩家手上可能不用半个小时便能通关。虽然流程的短暂的确是个问题,但本作的制作过程可以想象不会很容易,毕竟游戏的关卡设计上就能看出没有丝毫敷衍。
![](https://img.haomeiwen.com/i6792254/6e454a107d755498.jpg)
短的很
Capcom的街机游戏一个优秀于竞争者的亮点之一,便是精巧的敌兵配置和出场设计。关卡中的敌人出现都是有着很用心的安排的 —— 在它的清版动作游戏中,每一处战点的出兵顺序,出现时的位置的方法都是经过考究的。在后期他们的技术实力提高后,甚至还有特意为敌兵出场做了不同动作图形的案例。
而作为射击类型的《战场之狼2》,则在玩家推进的关卡中对场景的环境塑造,和敌人排兵布阵的形式下了一番功夫。虽然只有6关,但关卡的环境与场景设计都很丰富。玩家能很清晰地看到敌人阵地里的物件,对于主角行动到什么地点也有很直观的印象。而新手和老兵在遭遇敌人的感觉也很不同:由于关卡短,所以每次走几步便会遭遇诸如坦克部队或者导弹车等等阻碍,加上无限刷兵的设计使得感接触的玩家必然会手忙脚乱。而已经背版多次的玩家,则可以从容地利用地形和敌人弹道死角,逐步稳定地推进。
虽然都是一些玩游戏必然的过程,但这些比较灵性的设计也的确是只有亲自体验过,才更容易看出设计者是否用心了。游戏关卡设计,在敌人配置,推进速度上都是很考究细节的问题。是随意地将棋子放在盘中,还是有结果深思熟虑地安排,当玩家在对游戏有一定熟悉程度都便会显露。而我们之所以会一次次通关Capcom的街机游戏,最核心的魅力便是对这些细节上的巧妙感同身受。
![](https://img.haomeiwen.com/i6792254/6337e76f4c760e2f.png)
高超的移植质量与原创内容
大概是Capcom在当年还愿意追求“打最野的拳,炒最香的饭”这个人生目标,即便是碍于机能等原因,他们也尽力地在硬件效果之外让作品质量提升。虽然画质等方面相比街机版有所不足,而且只能进行单人游戏模式,但《战场之狼2》MD版在内容上却一直都是个人认为最出色的一个版本。
买一份炒饭送同一种口味份量增倍的炒米粉,当然出色了~
MD版最大的惊喜,便是在保留街机内容的前提下,新增加了一个原创的“任务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框架延续自街机版,无论是剧情还是大多数的图形都是通用的。但是它不仅将关卡增加到了8个,每一关的内容和长度都进行了大幅度修改。而且游戏还加入了更完善的系统,更加丰富耐玩的游戏机制。
本作一开始玩家的角色相比街机版更弱:移动缓慢、武器和血量都非常薄弱,相比较敌人的强大颇为力不从心。而在不到推进的过程中,你可以通过拾取靴子、芯片来增强自己,并收集勋章在补给点购买各种升级。而随着流程的推进,还会不断加入更多队友,玩家可以随时更换人物,灵活应用他们各自的武器。角色的属性各有差异,在速度和体力上成长后会有更大的区别。
![](https://img.haomeiwen.com/i6792254/7cf5c32178e11127.jpg)
一开始难度比街机版更高,但是随着能力提升后爽快感要好得多。
MD版是我接触这个系列最多的一个版本,之后在电脑上的街机模拟器完善后,我才真正体验到了这部作品本来的面貌。老实说,由于已经错过了那个时期,也不太可能找得到人一起玩多人,所以MD版对我个人而言才是更偏爱的。原创模式的内容,无论是诚意还是思路都值得令人敬佩。作为一个以爽快为主的街机游戏,在移植后居然利用其素材做了一个更加丰富充实的模式,着实令人无法想象这是如今以敷衍了事为公司形象的Capcom。
这个系列在2008年曾经推出过一个下载形式的续作,可惜在游戏质量和反响上都没有什么人记住。而在风格上它的变化也令人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欧美低龄段卡通风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6792254/1cb434705e64192d.jpg)
没玩过
结语:玩得开心有错么?
我一直对70~90年代的文化氛围有种特别的青睐。当然和我的年龄、经历什么的没有太多关系。如果说真正吸引我的,大概是那个年代主流文化产品透出来的纯粹与随性吧。
如今我们看到一个胡逼的作品,会明白这是一种模仿,或者说对于某种精神的致敬。而它们的源头,多半便是那个我们刚出生时的年代,所特有的一种普遍现象 —— 没什么脑子的肌肉英雄,虽然都是美国人但是因为我们还没上太多网所以不那么讨厌。恐怖片主角群智商下线?谁在乎啊我就是来看他们犯傻后怎么被砍死的。
我们随着经历的增加,见识变得更丰富,对于很多事物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表面上。银幕里毫无逻辑和道理的正义不再能打动人心、满屏的爆炸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刺激。我们开始对英雄可以一个人解决危机感到“不现实”,抱着旁观者的心态去审视故事的发展,并对发现作者的一个疏漏沾沾自喜。可惜的是,当我发现自己痴迷于吹毛求疵的时候,发现之前浪费掉的时间和精力,其实还不如去挥霍在享受更多有趣的东西里面。
是的,《战场之狼2》没什么内涵,甚至比如何一部同样花一个半小时噼噼啪啪,看着缺乏可信度的主角和缺乏脑子的反派打来打去还弱智。而且我敢保证你在那个年代,从电影到游戏,可以找到更多同样“不高兴痛打没头脑”,还标榜着爱国爱人爱地球的主旋律作品。它们没有内涵、缺乏格调、不能为人类统一和社会进步做贡献。
但是朋友,用吃了酸梅的表情瞎jb乱开枪看着外来人口一排排倒下去很爽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