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启祥:
有声音的时候,你知道有声音
董启祥:
没有声音的时候,你知道没有声音
董启祥:
声音或有或无
董启祥:
而那个知道,一直都在
董启祥:
这个知道,这里指闻性
董启祥:
你的闻性,不管有没有声音,一直都在
董启祥:
你的见性,不管看不看得见,也一直在
董启祥:
声音是生灭的,而闻性是不生灭的
董启祥:
永恒的
董启祥:
找到自己的闻性以后,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董启祥:
不被尘境扰动
董启祥:
继而,尘境消亡以后,耳根也消亡
董启祥:
闻所闻尽
董启祥:
能闻的和所闻的,都消亡了
董启祥:
耳根和尘境都消亡
董启祥:
这就证人空了
董启祥:
人无我了
董启祥:
真正的修行,就是练这个了
董启祥:
找到自己的闻性,见性
董启祥:
从这里返闻闻自性
董启祥:
找到自己内在不生灭的那个
董启祥:
用一个不生灭的真心,来修圆觉
董启祥:
而不是用意识心修
董启祥:
练习聆听,不是听外在的声音,而是听能听的那个
董启祥:
是谁在听
董启祥:
寂静的声音,寂静也是有声音的,你能听到吗
董启祥:
如果你能听到寂静,说明你已经深入了,超越了寂静的层面
董启祥:
超越了动静二相
董启祥:
这就像是禅宗公案一样
董启祥:
你能听到寂静吗
董启祥:
看见,看是因为眼,见是因为心
董启祥:
听见,听是因为耳,见是因为心
董启祥:
所以你,用心了吗
董启祥:
你可以看到树,却见不了树
董启祥:
用心才能见树
董启祥:
所以,我们看到眼睛只是一个工具
董启祥:
而没有分别,记录的功能
董启祥:
记录分别在意识
董启祥:
眼是五识之一
董启祥:
小乘是怎么修呢,关闭六根,眼不见,则心不动
董启祥:
而进入断灭
董启祥:
那看了六根呢,就没法降伏其心了
董启祥:
更谈不上断了
董启祥:
由奢摩中道观,任运先断见思,灭分段生死,故曰:先得人空;此从观行以满十信
董启祥:
由奢摩他空观,先断见惑,思惑,灭了分段生死,证人空
董启祥:
到十信之前都是这么修
董启祥:
也就是闻所闻尽
董启祥:
由三摩中道观,灭尘沙惑,分破无明,乃从初住以去历三贤以至登地
董启祥:
由三摩钵提假观,用如幻三昧,幻智度如幻的众生,从空入假,破沙尘惑
董启祥:
从初住位到十地之登地位,三摩钵提修
董启祥:
这个是证法空
董启祥:
闻性出来以后,西方觉者基本就不继续讲了
董启祥:
你自己从闻性下手,慢慢深入,具体到哪一步就看自己了
董启祥:
而在楞严经里,闻性出来只是初步
董启祥:
西方觉者把闻性直接就当成圆觉了
董启祥:
而在佛经里,闻性只是识性之一
董启祥:
而识性的根是识精
董启祥:
也就是说,闻性夹杂着妄想和觉
董启祥:
闻性,还有我执,法执要破
董启祥:
破了才叫本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