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自己”其实是我最想和父亲说的一句话,但也是不敢说的。
我和父亲的合照很少很少,这张照片是我翻了好久找到的唯一一张,是大概初三的时候过年期间去中卫高庙拍的,那时候一切还都是幸福的模样。

我们的关系不像大多父女那样亲密,可以说,在我还没离家前和父亲说话见面的日子就很少。母亲一手负责生活起居,父亲和我说的最多的大概也就是学习考试。大学离家后,大一上半年和父亲的联系也屈指可数,即便是现在网络如此发达,我们也不会微信里互相寒暄问候。
不过有时他也会问我钱还够不够花,不够就问他要,“爸爸砸锅卖铁也不能让你受委屈”这是他每次说要给我钱必说的话,但我从来不会向他要钱,每次都应着:有,够花。仅限于此。
大一的暑假和大二的寒假回去和他有过几次深度交流,不过次次都是我撕心裂肺地哭着讲,他似醉非醉地和我嚷。我没脾气,母亲劝我何必和一个喝醉了酒的人较真,但话赶到那了,就得论一论。
我们几次深度交流他都是喝了酒的,也不知是他着实喝酒次数太多还是借酒才能把平时不讲的话讲一讲。父亲有两大嗜好:一是喝酒,二是打麻将。我对他喝酒这一恶习深恶痛绝。
高三那年班主任让每个人给父母写一封信,我借此机会在信里怒斥了他这种行为。信里大概写:我讨厌每次回家都看到你醉汹汹的样子,我讨厌深夜听到你抱着马桶呕吐的声音,我讨厌家里被醉酒的你搞得乱七八糟不成样子,我讨厌你,见到你心情就会变差……
他读过信后找我谈话,说他喝酒是因为压力大,还怪我做女儿的怎么就不能体谅体谅他,我妈埋怨他也就算了,说我这女儿怎么就和妈好,不管管爸呢。他在那讲,我站在大概三米外听着,只是听着,后来也没说什么。但那段时间他好像的确不怎么喝酒了,我猜大概多是我高三特殊时期的原因,他也想改改。
一个家庭里的摩擦太多,多到你无力去一一解决,就那么堆着堆着,后来就堆成了座大山,压在胸口。一齐推掉的话,它已经和身体长在了一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痛。不推的话,整天压在胸口又闷又疼,慢慢熬着,熬到你垮掉。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收到他的微信,说:“我的血压高,如果有一天有什么问题,不在人世了,你听我安排,给你留的钱密码你记着,要照顾好妹妹,自己多留个心眼”我哽咽着,不知回复什么。后来他又说了好多,我在手机这头哭得泣不成声,我怕他受刺激做出什么傻事,耳边总能响起姑姑嘱咐我的话“你爸是老实人,老实了一辈子,老实人要受刺激疯起来,闷声不响的就是大事,你防备着”
越想越怕,抽搐着打下了“钱我自己能挣,不要你的,你好好的。你要是走了,我就没爸爸了”,点了发送。
父亲嘴拙,不善用言语表达感情,我也是。这两年来发生的事让我俩走近又走远,来来回回,但终归父女一场。
昨犹豫了好久,给他问候了一句节日快乐,他回我“谢谢关心,爸爸高兴”。我预想了很多他看到消息后的场景,可能是欣慰地点点头,可能是感动地悄悄抹眼泪,亦或是又想到难过的事,但从他简短的回复里,我能感受到有一刻他是欣慰的。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因为有了我,他才成了父亲】,他原来也是在慢慢学着怎么做父亲啊,纵使做的不好,但世上也就这独一份。
所以我理解、心疼他所有的难处,但我也希望他能“放过自己”。毕竟父母过的好了,做子女的才好安心走自己的路。
(算不上后记的小后记):
这几年来,我几乎从未因学习工作而掉过眼泪,但在家庭这边,总是最脆弱、最敏感的。写这些字的时候又回忆了许多,总是不住的抹眼泪,我想这大概就是【生活】吧,可能也是我“拒绝进去生活”的根本原因所在,很妙。下面是竹子微博随笔里的一段,也很有意思,分享给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