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泠泠

作者: 拾光的千靥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17:38 被阅读0次

    “泉城”。

    最要紧的当然是这“泉”。

    济南人的心随着城中的泉起起落落。泉盈则喜,泉落则忧。人与泉已成一体,泉养城和人,人则祈愿泉能够汩汩无尽头。

    黑虎泉边随着人群移动,芳草沿堤而香满,垂杨绕岸而风清。伸颈朝泉中望——泉鉴水清,涵虚气爽。滢滢泉水,汇聚成小河,清澈透亮。目光直入水底,“水中藻、荇交横”,非竹柏影也,实物也,连细微处都看得分明。藻荇之中悠游着红色小鲤,像灌木丛里掩藏的红绸带,随着碧波一起荡漾,叫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柳宗元的名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方知前人之句早写透了。

    最妙的是在桥洞下遇见两只麻雀,在小渠旁蹦跳汲泽。灰白的桥壁,淡绿的落叶,透明的泉水,画面定格时双雀一俯一仰,静中有动,像墨晕的花鸟画,颇能入册。

    鸟雀汲泽

    趵突泉旁更是人声鼎沸,不若然更有欣赏之意趣。郦道元《水经注》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赵孟頫则在《趵突泉》诗中赞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如今,趵突泉虽早不如古时源水劲出、清池雷鸣之象,但如今见到清碧泉潭正中,三处硕大泉眼以唯我独尊的不绝之势汩汩漾出涟漪以激视听,还是颇为震撼的。绿垂柳、金艳阳、红角亭,映得这泉眼愈发生机勃勃。以此遥想当年喷涌盛景,不枉“第一泉”之美誉。

    趵突泉

    滋养城之草木,泽被民之园庐。伊昔仲尼言君子临河必观,老聃云水生万物。是知天地垂生养之德,河溢流谦;圣人播教化之仁,水含上善。

    中国人的山水里必带“名”。名字的“名”。

    或许是为了方便指代,或许是为了画龙点睛,或许是为了锦上添花。总之,没有名的创一个名,有名的则顺顺当当往后世流传。

    有的取自民间俗语,质朴而写实,起始于何人已不可考;有的来自文人墨客,游玩至此,灵感大发,提笔挥下诗篇,后人便欣然从中提取一二字,则得一风雅之名;有的则更为荣耀,乃帝王旧迹,御赐之名在金匾上熠熠生光……

    这是中国特色里的中国传统情趣之一。

    泉城便有两例。

    曾巩任齐州太守时,以其卓异才思为一泓名泉起了日后四海传扬的名字——趵突泉。“趵突”不仅字面古雅,且音义兼顾,即跳跃奔突之意,极示趵突泉三窟泉水日夜迸发、喷涌跳跃之象。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由此,名泉与泉名相得益彰,传颂不绝。

    孔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于是趵突泉旁一亭得名“观澜亭”。取名句头尾二字,已将观水之术的秘诀点明,又与泉眼两相呼应,可谓妙绝。

    走得再远些,便到了山水灵气逼人为天下一绝的苏杭。

    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印度僧人慧理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称为“飞来峰”。既生动地“因势象形”,又飘飘然有了一股仙气。

    金陵有一“阅江楼”,因宋濂一篇超群的《阅江楼记》而盛名远扬。此名亦是有趣。江边一楼,登楼瞰江,却既不说“望”,也不说“览”,独用了一个“阅”字,涵义顿时丰富起来。

    以名赋山水,以山水寄情怀。中国人许许多多不可言说、只可意会的情趣志向,都浓缩沉淀在这些值得反复咀嚼的名之中了。

    先前在天津游记中提过:“所谓圣贤者,是对社会发展有过突出贡献的人,或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有过重大建树的人。” 如今来到曲阜,是来拜谒一位无论从何而论都名副其实的伟大圣贤者——孔子。

    府庙内入眼皆是柏树,树干粗大,其上纵行着或直或曲的纹理,一条一条,疏离而清晰。树身各形各式,势入云端,都是上千上百年的天地精华。大成殿前香火鼎盛,听导游说,此地建筑皆不可高于此殿,于是再看时,竟现出众星拱月的大气象来。殿前是闻名遐迩的杏坛,一听名字便肃然起敬的一处。相传孔夫子在此“传道授业解惑”,“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望着方正规整的杏坛,我竟羡慕起夫子的弟子们来,可在遥遥千年前,团坐于翠林掩映处,听一听那振聋发聩的名句精华。

    了解孔圣人,就是从句子开始的——家喻户晓、张口就来的“子曰”。有了“子曰”作开头,那些闪着光的哲理和智慧,就如泉水般汩汩而来了。

    不必“纵观”,单看句,圣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像赠言,像警句,像闲谈,简单、明了,字字珠玑。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可窥见圣人观水的情趣和心得。这一句,已早早将观水的奥妙说得几乎尽了。一路走,一路游,一路思索。明明是观水,向下深挖却有泉眼,是哲理的源头。再多就没有了——观澜为何象?圣人留了白。至于观澜后如何,全看各位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此句一出,铮铮作响。为君如此,为长如此,为人如此。仿佛可见圣人面容端肃,一丝不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为“仁”之高峰了。弟子求教:有一言可终身行之者乎?夫子不言其他,仅指点此句,如悠悠长钟,绕梁不绝,可见此间境界之高,实践之难。终生铭记,终生自省,终生奉行,不是完人,也近乎完人。

    于是乎,世间的景观和哲思之间的联系,已被圣人说得极透了。哪年哪日见了相似的景或理,能够心中有数,张口便吟,已经足够。

    先师手植柏

    除了思想家、教育家,孔圣人亦是文字上的大家,只言片语已把道理讲得清晰、态度摆得鲜明。像夫子手植的巨柏,不加修饰,却“不蔓不枝”,高耸入云。四两拨千斤的句,引起中华大地上万万众千百年来持续回响的强烈共鸣。

    单看句已很够。

    ——都是精华。

    泉湖澈,草木青。昔日因秀美景色得帝王青睐,近时又因老舍等名家名作闻名遐迩。泉城的山水与苏杭竟成一脉,极为难得,无怪千百年来人杰地灵。

    犹记得售票姐姐唤的一声“老师”,那是孔子故乡积淀下来的习俗;犹记得拜谒孔庙之途,司机朗声说出“欢迎来到曲阜”;犹记得买面包时,服务员阿姨自然地接过托盘,面带微笑:“我来”……

    这里的人和城风格一脉,温温润润。

    泠泠之声不绝于耳。

    这是一座浸在青青水泽里的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泉城泠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ol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