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是关于辉格《自私的皮球》这本书的最后一篇解读,在这周一的图书介绍中,我提到了“肚皮收租”这个现象,很多人觉得很有意思,今天我选录了辉格的另一篇文章:《为何美国穷人比富人胖》,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对“吃”这一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辉格看来,食物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润滑剂,或者说它是除货币之外的第二大激励工具。钱虽然是个好东西,但是给人的感觉总是冷冰冰的,用在陌生人之间比较合适,但是要想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是要靠吃饭。
回想刚上大学时,宿舍几个人都不熟悉,但是总归是要熟悉的。最快的方式是什么?除了打游戏就是吃饭,几杯酒下肚,一顿饭吃完,大家亲的都跟亲兄弟似的。
除了宿舍朋友这种小圈子的交往,在社会人群往来中,给客户送礼甚至小额贿赂,首选的仍是食物。无论是谈生意、异性约会,甚至记者专访,找饭馆吃一顿仍是最容易想到的方式。
在中国,酒桌上拿订单屡见不鲜,烟酒茶,是中国人情社会的润滑剂。我们吃的不是饭,是关系。
回到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美国穷人比富人胖,作者辉格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1、随着收入提高和和食品供给更充足,穷人原先受限于支付能力的食欲被释放了。
2、由于吃饱吃好成为普遍状态,富人开始刻意回避那些与食欲有关的消费行为一不屑与大众为伍是他们的永恒诉求,并为自己精心构造另一套(其实是N套)生活方式,以示区别。
3、那些富人重新构建的新式奢侈生活方式,穷人负担不起,而他们能负担而又乐于享受的生活方式中,吃喝占据了重要位置。
需要强调的是,当穷人受困于少数几种生活方式时,会表现出很大的惰性,即当他们的收入提高时,其消费结构的相应改变会有很大的滞后,这不仅因为习惯,更是因为消费结构的非连续性。
在辉格的解释中,食物不仅与收入等经济因素有关,同时与消费观念、阶层认同、时代变迁等密切相关,想想中国近三十年的饮食变化,和美国的情况异曲同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