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跟着张文质写作语文教师写作工作坊杂家
重获教育的勇气——读张文质《教育的勇气》有感

重获教育的勇气——读张文质《教育的勇气》有感

作者: 彬彬福建 | 来源:发表于2018-10-13 21:04 被阅读83次

    张文质老师的《教育的勇气:张文质和青年教师的谈话》一书,带领教师们进行了一次精神之旅。他在书中提出教育学才是真正的人学,教师应站在专业的立场上思考,需要有复杂的理解力,特别是对生命的洞见力,保持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生命转化与改善,重获教育的勇气。

    在我从事教师职业的第十五年,幸运地遇见了这本书。十五年来我一直在教师岗位上埋头苦干,在应试教育这条路上渐行渐远,越来越娴熟的应试技巧和课堂驾驭能力曾让我为之自豪。然而,课堂上越来越多茫然的眼睛、生活中越来越多抑郁症的孩子、社会上越来越多选择用极端方式报复社会、结束自己生命的人,不断地冲击着我,使我陷入教育焦虑中,我反复地问自己:到底在一个人的成长中,什么元素最重要?一个人的一生,什么样的价值观、生活理念以及社会意识对一个人是最要紧的呢?遇见这本书,让我于洞见生命中、于专业成长中、于全球视野中,重获教育的勇气!

    一、于洞见生命中,重获教育的勇气

    这本书从一个教育思考者的生命叙事开始,张老师在书中谈到人生命中有很多特质,很多元素,一种是生出来的,一种是长出来的。书中谈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他人——傻叔叔,谈到母亲、父亲、自己的童年经历和选择的道路。这是来自于家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自于很自然的一种生活的教育。家人给予他的是一种善的教育,理解的教育,尊重的教育是善的范本教育。

    回到我的生命之初,回到生我养我的家庭。我想我的家庭,我的家乡给予我的是善良、感恩、开拓、进取、朴实、担当等正能量,同时在文化底蕴、视野、格局、性格等方面也受局限。张老师在书中谈到:一个人的成长,如果有一种精神的转化的话,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所谓的精神转化,就是把某种痛苦转化为力量,把某种糟糕的生活转化成一种成长的责任,把某种自己生命的成长转化为自己的自我期许。所以我们要努力去改变自己、肯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这种自我改善是最为重要的。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身边一大部分老师采用的是延长时间和提高强度的方法,注重知识的机械性记忆,美其名曰“背多分”,我们的教育是以分数为中心,以提高分数为目标。我们扪心自问:到底为什么而教?我们的教学是建立在对人的理解基础之上,还是首先想到教学计划?怎么尊重一个学业困难的学生?又有谁真正关心学生的声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立场?

    带着困惑我开始进行青春期的访谈,通过深入访谈,颠覆了过去对青春期的认识。你无法想象一个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整整六年被校园欺凌孩子的痛苦;你无法想象一个13岁的女生短短半年之内居然有几十次的性经历;你无法想象一个白天在学校的乖学生深夜在混迪吧;你无法想象花季少男少女们面对学习生活没有感到一丝乐趣;你无法想象二胎家庭、留守家庭、单亲家庭、冷漠亲情、吸毒父母等对孩子的伤害,那将是一辈子的痛······

    正如张老师在书中所说,我们今天的教育,不断地窄化人地视野,不断地把人竞争化,不断地把人异化,使得生命处于可怕的危险之中。这是我们很多的教育管理者,思考甚少的,或者几乎就没有进行这种思考的。我们确实太少提醒孩子:关于快乐的提醒,关于善于释怀的提醒——在微小的收获里得到大大的快乐的一种体验。其实,幸福是需要提醒的,快乐是需要提醒的,改变是需要提醒的。

    二、于专业成长中,重获教育的勇气

    正如书中所言:从本性而言,倦怠、退缩、无所用心都是常态,一个人要跃动,朝着明亮的自己并不是一件轻易就能做到的事。人之处境妙趣即在于,人必须是不止息的学习者。

    回想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填鸭式的教育。在日常的教学和授课中,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练习、轻方法;重预设、轻转变”的情况比较严重,使得学生综合能力比较欠缺,眼睛只盯着和题干联系密切的知识点,不能拓展思路,不会从多方位多角度阐述。可能老师们也没有意识到要教会学生思辨,没有意识到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只希望我们能答对题。久而久之就造成学生不想思考也不会思考的情况。

    经历都是成长!感谢一路遇见!张老师在文中说一个人只要走正道,就有贵人相助。既有帮助你的人,也有与你同行的人,又在精神方面深远影响你的人。不停行走,不断遇见,慢慢提升。赵公弼老师给予我父亲般的关爱,从他身上我学到了正直、自信;林晓枫老师给予我姐姐般的引领,从她身上我学到女性身上精致的美和人格魅力;李华老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这我,她教会我思辨,给我提供宝贵的锻炼平台,李华老师对我说“我推荐的肯定是好的!”不断鞭策着我;我的精神导师张文质老师,他引领我把问题想得深入一些,思考地更有逻辑性一些,从一个中学政治老师努力转变成一个青春期的研究者。遇见良师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也许,这就是上天对我的最大的一种眷顾。

    张老师在书中谈到,寻找心灵的导师,他说有时候是我们去找我们的老师,有时候是我们被我们的老师所找到,而成为他的学生,成为他的追随者。如果需要一个精神上更开阔、更深刻,对自己的生命成长和专业成长更有意义的老师,一定是要费心去找的。我们要重新发现,发现他的某种跟自己特别契合的精神力量,或者深刻的洞见力。很幸运我找到了心灵导师——张文质老师。

    张老师在书中指出:人获得知识、获得见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对自己的一种激励与警省,保持有意识地、自觉的一种生命地转化与改善,也许是最为重要地。我于专业成长中,摒弃职业倦怠,不断精进,重获教育的勇气。

    三、于全球视野中,重获教育的勇气

    张老师在书中指出: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来自于我们对童年的重建,快乐的或者痛苦的,在这样的记忆基础上,去建构属于未来的价值观和生命的路线图。制度的变革、环境的变革、生活方式的变革,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将会更具人性、更美好、更高尚、更高雅,这一切都不是一天能完成的,都不是一天能够实现的。

    在教育孩子方面,几年前遇见了张老师的《父母改变孩子改变》《教育是慢的艺术》等书,深受其生命化教育的影响,我相比身边很多父母,少了焦虑多了等待,尽力做到尊重孩子,悦纳生命,发挥孩子的内在潜能。接下来我要把眼界放开,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全球择校、全球择业,尽己所能创造条件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专业成长方面,我在不断地自我定位,通过阅读写作扎实理论基础,通过教育行走拓宽视野。在教育行走中,通过分享教育新理念与新方法,自我的眼界、境界与信念的一种碰撞与交流。彼此相互感动,不断地感知着生命的美好与教育的美好,并由此再出发,成为更积极地建设者。我从一个乡村教师,从井底之蛙跳出来,期待到更广阔的平台,拥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我于全球视野中,重获教育的勇气,期待遇见未知的自己!

    最后用《教育的勇气》封面题词结束:教育,如果能让一个人憧憬美好,对人类有更辽阔的信念,对自己生命的担当有更坚定的立场,这样的教育,可以说是最美妙、最透彻生命本质的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获教育的勇气——读张文质《教育的勇气》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ra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