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晚饭后母亲带侄子去楼下散步,这个时间是溜孩子的最佳时期,酷热的一天临近末尾,太阳在西边的天上染上一片红光,余辉把孩子们描成瓷娃娃一般。原本和谐的画面却被侄子的嚎啕大哭打破了。
原来侄子带着心爱的玩具卡车,蹲在地上玩耍,另一个邻居小孩“火龙果”一看到卡车,拿起就跑,侄子一边大哭,一边愤怒地去追。母亲一眼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她一把拉着侄子,安慰道:“宝宝乖,让哥哥玩一下好不好?”侄子抽抽搭搭地摇头,一边说:“不好,不好,我不想让他玩我的卡车。”侄子想去追,却被母亲强行抱在怀里,母亲那一套“懂得分享”的理论就开始叽里呱啦的出来了,完全不顾侄子有没有心情在听,一个好家长的形象跃然而出。
侄子一句话也听不进去,盯着火龙果摆弄卡车,一直嚷一直哭,母亲见相劝无用,暴躁的她动手打了几下侄子。其他邻居也围过来嘲笑侄子“小气鬼”。没有一个人指责火龙果的不对,侄子的“小气”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同类的画面很多,侄子拿着苹果在院子里吃,别的小朋友想吃,母亲很大度的让其他小朋友去咬侄子手中的苹果。别的小朋友来我家玩,看上了我买给侄子的图画书,母亲见我买的很多,就大方的送人了,从来不用征得侄子同意。“懂得分享”俨然成了道德标准。
(二)
堂妹暑假来我家找我补习作业,一打开英语课本,发现课本被画得乱七八糟,我吐槽她外表淑女,内心实则女汉子一枚。她小声的说“这是我同学的,他的课本弄坏了,想和我换。”一打开文具盒,发现里面的笔也是乱七八糟,大部分的铅笔头都没有橡皮,一问全是同桌拿走铅笔,还把橡皮给咬掉了。理由是同桌自己没有橡皮。我问她这事和妈妈说了吗?有没有告诉老师?她说妈妈都知道,老师也知道,于是没有下文了。
下午堂妹出去和其他女孩一起玩游戏,平时食量小的可怜的她好几次都回到家里来拿零食。口袋装满了还不行,不知道从哪还搞出一个塑料袋把果盘的东西都装走了。我见事有蹊跷,就跟着她出门,结果发现她一走到楼梯间,一群女孩子就团团围住她,问她要吃的。
晚上我问她为什么要拿东西给其他小孩吃,本以为是她自愿与朋友分享零食。结果她委屈的看着我。“他们说如果不拿零食给他们,他们就不和我玩。”
(三)
大学时期,一次课间我去洗手间,同学L把我的钱包从书包翻出来,把钱包里的一切都掏出来一一摆在桌子上。我回来时,她得意洋洋地问我:“你知道你钱包有多少钱吗?”我说不知道,她嚷着“一共一百八十八块二毛,我刚给你数的。”我“哦”了一声就没有说话。她又凑过来问,你这些卡有多少钱?我顺口也说了。她不再不依不挠。同学L也是我的室友,我有多少生活费,有多少衣服和鞋子包包,她都清楚,还时不时主动帮我整理一番。
同学F见状,悄悄的问我,L随便翻你的钱包,你为什么不生气。“我为什么要生气?”我反问F,F同学回答“钱包是很私密的东西,不能随便让别人翻看。”然而就在那一瞬间,我发现我居然没有私密的东西。我才发现L同学不仅翻看我的钱包,平时还经常以听歌为由借我手机玩,翻看我手机的内容,而我却觉得自己是个没秘密的人,居然没有生气,反而被L这种入侵式的相处无反感,很多时候L同学想要什么东西,我就大方赠送。
仔细回想自己的成长之路,发现无独有偶,从小到大,我很难拒绝别人问我要东西,即便很多时候借出去的书,重新回到手里已经一团糟,就像借出去时是一棵水灵灵的白菜,回到手里已经是一把盐菜;即便自己心爱的钢笔还到自己手里已经不能再用;甚至电脑、手机这类很隐私的物件,别人要借的时候,即便觉得为难,我还是会答应对方借去用用。L同学曾在我电脑和手机路看光了我所有的QQ信息和短信,还曾拿看过的短信内容来揶揄我,可是我居然没有气愤。
直到F同学的善意提醒,我才发现L同学的过分之处。从小到大,我那对外热情大方对内又格外强势的母亲总是在不停的灌输懂得分享的理念,哪怕我再多的不情愿,到最后也不得不屈于母权的淫威把自己喜爱的物品拱手相让。一句“懂得分享”就赤裸裸剥夺了我们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久而久之,我便成了别人随便拿捏的软柿子,习以为常的结果是即便他人的欺凌赤裸裸的表现,而我早已变得麻木无感。
如今还是有很多父母在教小孩要懂得分享,这种强迫式的“分享”,不仅没有尊重孩子拥有物品的所有权,也让孩子在压迫中变得失去自我。很多时候父母为了说服孩子分享,甚至会说,“你如果不分享,别的小伙伴就不喜欢你了”。“你如果不分享,以后就没人和你玩了”“不分享的人就是小气鬼,没人喜欢”……诸如此类的教育,会让孩子养成了“讨好型”人格,孩子会变得不知道如何拒绝他人的要求,哪怕他人的要求并不合理。
可是这样的懂得分享,这样的讨人喜欢,不仅没让孩子变得更受欢迎,有甚者反而变成了被凌霸的对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