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早前就知道《清明上河图》,也曾到新乡参观过清明上河园,可回想起来,现在坐落于城市繁华区的清明上河园是否已经失去了《清明上河图》那种“雅俗”的市民生活,而仅仅出于参观景点的我好似也没有吸取一些清明上河图中的些许灵气,当然后来我才知道,清明上河园虽然与《清明上河图》名字相近,可它真真是现代产物,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文化经典现在存放在背景故宫博物院,说起来,《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是当时宋朝首都汴京的市民生活,现在存放在当前首都北京,好像历史上有那么点巧合:都是在所处那个时代最为核心和丰富的世界,也许这就是《清明上河图》无形为自己做出的选择。
作为《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老先生的身世和《清明上河图》一样有些让人沉迷,最近正在拜读《清明上河图密码》,书籍的背景便是《清明上河图》中的场景,作者冶文彪图中将824位人物复活,并赋予他们不一样的人生意义,由此揭开了北宋帝国覆灭的故事。
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是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是大场景,昨天提到《长安十二时辰》,这两个描述宏伟帝国背后故事的书籍,令我在每天写作时候沉迷不已,如何把握其中的联系,掌控故事的全局,这点对于每一个励志写作的人都是一个急于解决的问题,可世界上没有捷径,更遑论最基础的写作,没有一定的素材积累,甚至足够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较为清晰的思想格局,是没办法实现“白日梦”中的“一气呵成”的。例如今天今天以《清明上河图》为题,可是与其相关的故事和历史我一概不知,其中的人物到底在做什么,甚至都没有认真观察过,虽然曾在人生真无数次的与它邂逅,可是若是让我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其中的情节,那可真是不禁让我想说“小学生读博士论文”,看着内容很丰富,内心极度的佩服,可是文章到底在说啥,好像什么也不知道。也许这就是张择端的厉害之处,历史上虽然对他的记述比较少,可是不难分析出张择端为了这幅画所付出的心血。也许相比于那些绘画意境深远,景色优美的绘画大家来说,描绘市井生活的民俗画家张择端在北宋稍显的不入流,可生活本身就是俗气环绕,人们不喜欢俗气的市井写实画,不是因为人们厌恶它,而是因为它太常见了,既然日常生活中便有,哪还需要专门的绘画进行描述。但这是相对而言的,拥有北宋市井民俗生活的北宋人也许会不稀罕,可已经步入新世纪享受到现代化生活的新时代人对北宋生活是很好奇的。历史会进行选择,虽然在选择的过程中依旧遵循的是“物以稀为贵”的原则。
分析一下,《清明上河图》相比于水墨山水画,好像就像是水之于酒,对大部分的人来说,酒为贵,可若没了那独特的水,好似就差了点什么。不禁让我想到当前的写作,曾有人给我说,人生其实所寻找的就是自己,可自己是啥样的就显现在每日的生活中,寻找自己需要不断的剖析自己的生活,可生活会有太多琐碎的小事令我们分心,甚至遗忘,毕竟记忆有限,而能够被我们记下来的寥寥无几,这个时候若是有一个工具能够帮我们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回忆当时的自己就能够帮我们人情我们自己,其实这就是世俗的记录,可以理解为日记。理确实是这个道理,可是若是有点牵强附会,好像也是可以说得过去的。今天的自己在做什么,市场知道,对方知道,还有CLA知道。
最后想说,今天写跑题了,本来想写说明文结果写了一篇记叙文,还是包含着议论的记叙文,暂时将它成为“随便文”吧,感觉这么写确实很有意思,明天对《清明上河图》进行描写,不过得容我看看画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