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需要把情绪管理当成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学习情绪管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提高自我功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1.我们要像对待消化系统一样去对待我们的情绪。
·面对情绪的态度
a.识别:我们需要认识它,识别它,了解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此刻的感受:开心 兴奋 悲伤 委屈 羞愧 屈辱 ...)
b.接受:情绪是一团能量,只能转换,不能消失,越是反抗和抑制,它会越演愈烈甚至失控。
2.比起从正向和负向区分情绪,我更推崇从产生机制和来源去划分情绪。
·我们所经历的每一种情绪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不要轻易去否定某一种情绪,否则我们会丧失很多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机会。
3.情绪氛围原始性情绪和经历性情绪。
·原始性情绪和经历性情绪的概念
·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积累他自己的感觉。如果孩子对于危险没有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识别标准,当他们长大后便无法判断什么是真正的危险。
·所谓成长就是修复内心的创伤。
·如果内心平滑如镜,什么样的外界刺激都很难与我们产生勾连。
4.人格结构、认识模式和内在需求决定我们的情绪。
·人格结构:性格、先天气质
·人格结构的整合式我们一生最大的功课。
·4个月核心人格形成,3岁人格定型,5岁精神建构完成,7岁先天生命力完成,青春期是补充。
5.埃利斯认知模式:
A(事件)—B(信念)—(结果)
·所有外界的发生都是不可逆转的现实,基于这样的现实而产生的情绪,更多的是由我们的认知和内在需求决定的。
·自我功能:应对现实问题处理的能力。
6.比起情绪,感受不到情绪更可怕。
·每一种情绪都可以让我们受益,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生产力,抑郁可以增加创造力;悲伤可以帮助我们振作;嫉妒可以让我们更加努力达成自己的期望……
·如果能更好地识别情绪,利用它,转换它,我们便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的生产力来更好的生活。
·很多的疾病都与情绪的过度压抑有关。
·力争在跟孩子的互动中做到情绪是有规律的,即孩子可以掌握妈妈情绪变化的规律。
·如果我们的内在跟外在是分裂的,我们的孩子也将会是分裂的,因为他无法建立一个内在的判断标准。
·疼痛是对自我的保护。
7.过度表达情绪也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情绪失控,意味着我们的自我理解、自我关怀、自我安抚能力需要提高;我们转换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需要提高。
8.运用父性思维(男性思维)结合母性思维,构建更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和情绪相处,提高我们的情绪生产力。
·教会孩子学会求助,学会关照自己,学会情绪管理。孩子的生命建设可能会因为跟情绪的良好关系而变得更好。
·借助情绪的变化、来去,了解自己的需求。
问答环节:
·与长辈共同照顾孩子时,最好运用管理思维在家庭内做好分工。
·如果你有更科学,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孩子会自然跟随你的。
·不要隐瞒孩子死亡的真相,死亡就是心脏停止跳动。
·推荐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
·从科学的角度告诉孩子死亡和性。
·当我们帮助孩子处理哀伤,陪伴他完成哀伤,孩子接受真相的能力会提高,应对死亡焦虑的能力也会增强。
·尽量不要从对错的角度跟孩子沟通,尽量不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二元对立的。
·那些我们决定不了的,属于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例如父亲)的部分,那是他们之间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边界,我们只能做好我们自己的,有时候也要理解为这是孩子天然命运的一部分,要等待,有时候要去等待一些机会。
·最先要完成的是夫妻关系的建设,而不是强迫父亲参与育儿过程。在完成夫妻关系建设中,唤起父亲更多的情感部分,他会自觉参与到育儿中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