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生活不管给了你一颗糖还是一巴掌,拼了命,这个巴掌也能成为自己前行的能量糖。
3
骑小电驴对我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可在2017年的盛夏,我骑着小电驴走街串户,特意绕道曾住了快3年的小区,甚是怀念地看了它一圈。
小区所处的地形相对较高,北出入口紧挨着一条河。沿着河边的开阔大道,我骑着小电驴加速爬坡,越上坡,视野越开阔,越是一览无余、没有高楼大厦遮挡的蔚蓝天空。扭了扭手柄减速下坡,拂在脸上的风,让人格外心旷神怡。许久不回来,处处都充满回忆的味道,但处处都有了新的变化。离开后,小区外围在建两条道路的施工工程结束,拆掉围墙,和小区中心主干道终于打通,交通变得更加便利。河流景观改造工程也整体完成,离开时河边公园还是新翻土壤、新种的一茬短木,如今已是郁郁葱葱的小树,绿荫如盖。那时,希望它早点建好,就有了个夜跑、散步、遛狗的地方,可等它完全建好了,我却离开了。
绕行小区一圈花了大概20分钟,加速、减速、鸣笛提醒,甚至等红绿灯,穿越人流如织的十字路口,我都驾驭得顺畅自如,这离我试骑这辆小电驴才过去不到半小时,而离我拒绝骑小电驴已过去4、5年。那时,身边的姐妹都会骑,说这东西比自行车还简单,你会骑自行车就肯定会骑这个,根本不用学。于是,我什么都没想,坐上车就启动前行。试骑了很久,好几次平衡掌握不好,人车一起歪倒在马路上。最严重的一次,是加速太快、自己被速度吓傻到来不及做出减速的正确反应,就直接连人带车栽倒在路边的深沟里,试骑以我的满身伤痕而宣告结束。之后,就对小电驴有莫名的恐惧。
这两年去到一些三、四线城市出差,市区马路上跑着的都是小电驴,如果能骑小电驴、工作出行会方便很多,可我还是拒绝学;去到一些海岛小城旅游时,岛上交通工具更是以绿色环保的小电驴和自行车为主,去不同的景点,对我这种情况,只能选择辗转乘坐电动三轮车,有时得在烈日下暴晒很久,才能等来一辆空车,可我依旧不会骑。本来计划着去的东南亚旅行,特别是越南这些摩托车遍地的地方,如果能骑个小摩托,简直不要方便太多。可这也只是想想而已,并不敢真的再次尝试。
这次因为朋友新买了小电驴,在她的鼓励与实力教学下,我那颗热爱探知新领域的好奇心妥妥复苏。我牢记着她说的诀窍,在双脚离地、歪歪扭扭了一阵后,找到了平衡,也开始能正确地掌握方向,顺利地上路了。这一骑,越骑越信心大涨,越骑越觉得无比简单,直到我毫无预期地撞到了非机动车道上的防撞杆,才意识到自己大意了,抬起接触到杆的脚,才发现大拇指已经血流如注。去最近的药店包扎好,返家时,在一条少人的马路,骑着小电驴载我的朋友问了句“要不要再骑车试试”,我有些反应过来,必须趁现在碾压内心的恐惧,不然它将再次变成弥久不散的阴影。于是,一颠一拐地坐回座板,再次回归初学者谨慎小心的心态,慢慢地载上朋友回到了家。
就这样,2017年的盛夏,我获得了一项新技能,技能本身没多大难度,可给我的教学意义与成就感却非常重大。
2
继骑小电驴这件不可能的事发生后,2017年,还发生了一件我一直觉得没救的事情的转变。
不知是什么时候累积下来的肠胃炎,在一次没吃早餐、中午又吃太撑之后全面爆发,我在办公室痛得一阵发冷又一阵发热,蹲在地上冷汗直掉。本来以为痛一阵就消停了,可痛感却一直持续不停,只能请假去了医院。在医院门诊询问、抽血化验、开药吃药一阵折腾下来,人才慢慢恢复了过来。单凭疼痛部位以及验血结果,医生也不太能说出我胃痛的真正原因,只叮嘱着一些通用的话:多运动、饮食要规律、要保证休息。
这些从小到大听医生说了好多遍的话,次次都是病好后就当耳边风了。可这次,胃痛这个慢性病,时不时都要趁机邪恶地偷袭我一下,使我没机会去忘记医生的话。胃痛这毛病,有时在我夜宵大快朵颐之后,有时在我吃了生冷水果之后,有时又是在周末饿肚子饿久了的时候,总之,稍不注意,就会活生生地又被虐一遍,搞得当天所有手头计划全部泡汤,整个人只能痛不欲生地躺着。有时候,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干,也会被胃痛无端地偷袭,甚是无奈。
对于这种慢性病,我也不知道怎么从根本上去解决,也觉得是个无解的毛病,只能很无奈地在一次又一次的胃痛袭来时咬牙忍受。
到2017年初春,因为早上太困总也爬不起来去上班,我就干脆准点早些睡了。又因为朋友相邀一起报了瑜伽课,每周都会上几次,身体筋骨脉络感觉通畅很多。也因为起得早了,会按点吃早餐;因为要练瑜伽,也会及时去吃晚餐,三餐也变得越来越规律。也有肠胃不太好的朋友,推荐买了一些利于肠胃的调理中药,就按照疗程慢慢喝着。
没预期地,也不知道是不是中药的疗效生效了,胃痛的频次渐渐变低,在又一次胃痛之后的一整个月都没犯毛病,再之后,竟也不再犯了,与肠胃终于可以相安无事地共度了。
这件没期然却结果喜人的事,也让我开始重新相信,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不可能,磨难也好,幸运也好,如果你有走在正确的方向上,那么,健康或者其它,终也会朝你翩翩走来。
1
对2017年,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应该是自己终于开始动手写公众号。
开公号这件事,早在脑海转悠了好几年。一开始,是朋友在怂恿:“你平常那么文艺,可以去做自媒体人啊!”那时,正是公众号兴起的流量红利期,我却感觉迟钝地埋头在自己眼前的工作里,只一心一意给公司做新媒体,对外界所有的变化不以为然,也没有以很开放地心态去作自我评估。再后来的几年,公号发展如火如荼,我的身份却一直是受众是读者,即使想过建立自己的公号,可光想想定位、内容、选题,对自己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公号也没想清楚,也不知道用什么来承担日更频率的选题压力,对自己有太多的疑问。再到近几年,新媒体的培训、分享课程也应需而生,去年参加一个新媒体大会时触动太大,回来就注册了一个号,准备大干一场。
但,没有然后,号就一直空在那里,只有拖延的各种借口,没有任何内容的更新。最常用的理由,就是不知道要码什么字放进来,再说,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了,我开了又能怎么样呢。
直到今年,在多种因素刺激下,我终于动手开始码字,按照一周三更的频率推送。直到目前,也只能说有了一些小小的起色,并不能说做得有多出色,或显现出我在这件事上是有多么有天赋。但这其中的欢乐,是大大超出遭遇的痛苦的。
听再多新媒体的课程,发现还是要自己真正行动起来、从零开始做一个公号来得受益得多,也能将方方面面吸取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使用,在真正的使用过程中享受到成就感。码字这件事功利不起来,也急躁不起来,但可以提供很多精神食粮,可以表达很多有价值的情感与故事,传达很多治愈人心的观点。仅仅有了这么一个渠道,也是一件值得开怀的事情。更别说,第一次有人点赞,第一次有人留言说“喜欢你的文字风格和故事”,第一次有人主动关注你,第一次有人收藏、转发,每一次小小的赞赏也足以让我度过不平凡的一天。公号可以标注原创的那天,我吃饭吃得特别香甜。
而不开心的事,其实也是随之而来的,具体什么事,也不细说了,比如昨天一早起来就收到一条否定自己的留言。可就算再多的负面信息,除了一并筛选思考,我也并不会太上心,这改变不了开号这件事带来的总体欢乐度。
最后,2017年,小抹茶的关键词应该是“新技能”与“可能性”,这种新技能的掌握带来无比良性循环的成就感与可能性。生活不管给了你一颗糖还是一巴掌,拼了命,这个巴掌也能成为自己前行的能量糖。不言弃,也许明天就也学会游泳了呢。留言告诉小抹茶,你的2017关键词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