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刺猬X简书 | 2019“还乡手记”EPOCH非虚构故事大赛
#2019还乡手记#那个没有被互联网改变的家乡+厦门大学+新传说

#2019还乡手记#那个没有被互联网改变的家乡+厦门大学+新传说

作者: 81aede37c4de | 来源:发表于2019-02-09 21:53 被阅读85次

    我来自天津郊区的一个小县城。我在厦门上大学,去年秋天,是我第一次,仰望那么繁华的夜景,我当时坐在公交车里面,看着世贸双子塔变幻的灯光,算不上亮如白昼,但是,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城市的光芒。

    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不仅仅因为它是一座象牙塔,更是因为它是一座梦幻城,在这里,你能暂时忘掉与生俱来的阶层的不平等,大家住一样的寝室,上一样的课,吃一样的饭,大学,成了多少小镇青年从底层爬向高位的跳板,又成了多少人梦境破碎,最后不得不假装成熟地感慨一句:“为了生活”的最后的避风港。

    这篇手记,是我在面对厦门市中心与自己郊区县城的家乡的差异时,一个不全面的思考,在大学里,我们可以暂时忘记社会上的是是非非,然而在家乡,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处于社会底层的现实。

    一、 那个不需要互联网的老年人

    更多的老人,是像我爷爷一样,每天把新闻联播当作接收外界信息的唯一来源;是像我外婆一样,不到两千的退休金却能顿顿吃得满意;是像我大爷一样,带着老花镜读读报,自己一个人住个小屋子也能好好照顾自己。他们远远没有公益广告描述得那么悲惨,当然也没有新闻标题描述得那么新潮,他们不大需要互联网,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围城,既不想和子女或者孙辈脱节,又已经没有接受新事物的狂热动力。

    一台老旧的拖拉机,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

    中国知网上有不少论文,讲的是“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改变农村生活”,我们学校做创新项目,好多也都是关于“互联网扶贫”的。我四姨姥姥还住在农村,每年还在种地,收成不好的时候不赔钱就不错了,并没有什么高科技农场,并没有什么改良品种,并没有什么全自动化播种、灌溉。这些东西,更多地存在于电视节目和新闻报道中。他们只有后院一台烧着柴油的老旧的拖拉机,只有散发着恶臭的茅房,只有用柴火烧的大灶,只有两个人,四双手,用着老旧的手机。他们家里有网络,有从村里到城区的公交车,没有妖魔化一般的闭塞,却也没有想象中的贫穷,但是互联网并没有让他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那个对互联网说“真香”的中年人

    其实到现在,打游戏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还是“大逆不道”的,一到饭桌上,中年人便开始显摆“我家孩子不玩手机”“我家孩子天天用电脑上网课”“手机这东西啊,顶害人了。。。。。。”反正就是要摆出一副,“我”和这些现代设备没有太多的关联,以“只会打电话和发微信”而自豪,以“掌握更多功能”为耻,我真想问一句,几千块买来的三星、华为,甚至iphoneX买来都是当摆设的么?

    科技可能仅仅是从中支付手段上为他们省去了零钱的麻烦,思维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当城市里面的“伪精英”们都在分析戴维为什么失败了,我们这里的中年人只会关心ofo的押金什么时候能退,因为99块钱能买不少猪肉;当城市里面有资本的少年们做了一次又一次创业的尝试时,不少像我姑姑一样的人,已达知天命之年,却在拿着一千多块钱的工资同时,看那些已经被咀嚼烂了的公众号文案,希望来日成为下一个马云。

    我记得当时高考报志愿之后,好多人都问我为什么不去那种出来就能进体制的学校,“包分配,铁饭碗”几乎是他们那个漂泊的年代中梦寐以求的事情。

    他们其实不害怕时代带来的改变,他们怕的是时代的改变抛弃了他们。

    我大舅,下岗后被分配到一个大酒店去做电工,每次一到餐桌上,永远都只有一句话“我们酒店XXX”,耳朵都能磨出茧子来了,他和外界的联系,只有这个酒店以及朋友圈的那些阴谋论和刷屏爆款文。我二姑现在居住在日本,她和互联网最大的交集同时也是她最大的乐趣就是打个视频电话过来,说说我们这边的人多么不努力,多么不会赚钱,指责中国人多么没有素质。他们在拥有茶余饭后的谈资时也成了其他人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一边抗拒着新科技带来的浪潮,满带嘲讽地说一句:“我老了,不如你们这些年轻人了。”,一面又“真香”地恳求不被科技淘汰。不过在这座小城市里,好像没有什么能够违逆长辈的意愿。在这所城市中,伦理、份子、面子被放在最显眼,也最重要的位置上。同时,人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被压抑着。“人言可畏”成了最为普遍的行事准则。同性恋、丁克、不婚主义等行为在这里只有一个解释——不正常。然而我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说服,当然也没有这个必要,在长期的环境中形成的社会观念,又怎么能说消除就消除?

    其实无论到了哪里,观念一直没有变,只不过大城市的繁忙掩盖了很多其他不被关注的议题。在小城市,人们更有时间去关心他人的生活,因此互联网并没有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多大的冲击。

    三、那个没有被互联网改变命运的年轻人

    在我学车时,我遇到了很多同龄人,他们有着这样那样的梦想,也有着不同的道路,他们在这座城市活着,安静地活着,互联网并没有打破世俗观念带给他们的枷锁,他们的思维方式依旧被条条框框束缚着。

    李同学是学中医的,二本,他现在还不会号脉。每次和他交流我都能感觉到一种未经世的淳朴与善良,他的人生规划很简单,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开个小诊所,活着让父亲帮忙找找人,干个钱少活少的闲职,只求安稳,然后结婚、生子。他不会关心他的同龄人是否抛弃了他,他也没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他只想在这座城市,过着他熟悉的生活。

    郑同学是学汽修的,专科,他现在科三还没过。他不会关心计算机什么时候考试,也不关心英语六级要不要考,对他来说,毕业后能够找人进个靠谱的修理厂,等个十年八年自己当师傅带学徒,就是他最开心的事情。他没有所谓的五年规划,也没有能够成为公众号爆款的情感经历。他只想换部手机,因为那样他能更好地在王者峡谷遨游。

    张同学是学自动化的,985,他现在已经下本了。他不打游戏,也不学习,他不关心毕业,也不关心绩点,他只关心自己回天津后能找个什么样的工作。他觉得自己的专业去考公务员浪费了,他觉得自己的专业去当教师可惜了,他又不想去那种几千块钱一个月的公司,因为他觉得有点丢脸。

    小城市可能不仅仅放不下这些青年的灵魂,小城市可能放不下这些青年的肉身

    这座城市对于年轻人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很单一:1.有没有钱 2.有没有进体制

    第一条标准,个人觉得还挺普适的,因为不管在哪里生活的人,所谓的激情与梦想永远都抵不过现实两个字,追求金钱,是这个大多数人不变的主题。第二条标准,却将很多青年挂上了“大逆不道”的标签。在这种小城市,父辈的财力和人脉所形成的巨大垄断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中国人情社会的本质。我们不会去关心互联网公司什么时候上市,我们不会去了解什么叫风口上的猪,我们关心的是最实际、最真实的——生存。

    四、结语

    互联网的确给我的家乡带来了改变,比如卖糖葫芦的大爷在三轮车上贴上了二维码,理发店的会员卡都弄成电子的,出门坐公交刷支付宝就行。但是,网络里展现的五彩缤纷的奇思妙想和无限的潜能在这些小县城中仅仅是一些思想泡沫。这些小县城不是拉动国家GDP的马车,但确实存在于全国各地。老年人们不会想去搞懂“互联网+养老”,互联网也改变不了中年人的传统观念,也改变不了青年人身处的无形压力。

    在这里,人们只知道小黄车好像一夜之间不见了,不会想知道戴维的创业史;人们只知道今天的香菜又涨价了,不会想知道什么是通货膨胀;人们只知道在更远、更接近市中心的地方,有高楼大厦,人们也知道那里房价很高。人们只会关心你一年赚多少钱,不会管你的梦想在哪里。

    这是我的家乡,我生存着,生活着,生长着的家乡。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家乡,互联网没有改变的,或许不仅仅是小城市,落后思想观念仍旧荼毒着一代又一代,在春节这个时刻,生存问题、城乡问题、男女问题等等,都会集中爆发出来,而哪里才是我们家乡的出路呢?


    还乡手记,年味视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还乡手记#那个没有被互联网改变的家乡+厦门大学+新传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za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