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151篇。
前面好几篇文章都在讲社群,说到社群作为关键的是交互,交互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常规的往往是文案海报,一个操作下去,在社群里是单向接触,但有回应的就是双向交互。
这种文案和海报,除了单纯的宣传作用,有的需要做裂变用户,有的需要做成交。无论什么目的,在现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有一个重要的原则,要经得起“电梯测验”。
什么叫电梯测验呢?“在乘电梯的30秒内,你能准确地向客户解释你的方案么?”——这是麦肯锡公司检验咨询师能力的方法之一,又称作“电梯测验”。如今,在以“卖方驱动”为特征的商业社会里,产品过剩,注意力稀缺,热点瞬灭,新闻速朽,广大的营销人(尤其是文案写手)每天其实也在应对用户的“电梯测验”,而且供你“乘电梯”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如何在有限的文字和时间内,把信息深深植入用户的心智内?”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 香港经济增速降低、国际地位降低、对游客吸引降低,而大陆的很多城市不断发展,一些一线城市经济总量已超过香港,其他城市也有隐隐超过之势。”如果要精简以上这段话,你要怎么说?如果只能15字表达。要如何表达?
通常的做法就是对文字进行简单的删减。但是这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假设“消费者阅读新闻时,已有足够信息和知识背景”,逻辑是“不陈述细节,而用简短概念,引导读者在脑海‘自造’或‘展开’具体新闻内容细节”。接着这个思路,我们想想,消费者心智里,有什么概念符合上面新闻里“经济增速降低”、“对游客吸引降低”、“不如一线城市”、“有很多城市在慢慢超过…
答案是:“二线城市”。它基本满足上述的特征,并且是大家熟悉的概念。
那么,这一段话换成“香港正在慢慢沦为中国的二线城市!”
看到了吧,当你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脑子里是不是想到了一切关于二线城市的一些现象,这恰恰是最开始一段话的内容。
这种用一个概念主动进入目标用户心智的表达才是最佳表达。我们常常需要的就是把对一件事情形成的感觉和另外一些常用概念形成的感觉关联起来。这就是文案海报最好的表达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