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6.1.28 论语学习(19)为政篇第四则

2016.1.28 论语学习(19)为政篇第四则

作者: jnvivian | 来源:发表于2016-01-29 18:04 被阅读0次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傅佩荣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始有志于学。到三十岁,能坚定自立了。到四十,我对一切道理能通达不再有疑惑。到五十,我能知道什么是天命了。到六十,凡我一切听到的,都能明白贯通,不再感到于心有违逆。到七十我只放任我心所欲,也不会有逾越规矩法度之处了。”

 学:学的内容、方法与目的。  

 立:这是学习做人处事的成效,由此立于礼,走上人生正途。   

   不惑:由于兼顾学与思,并重学与行,对于人间一切事件都能明白其道理而不再困惑。   知天命:领悟自己负有使命,必须设法去完成。这种使命的来源是天,所以称为天命。   顺:由知天命而畏天命,然后对于天命的具体要求,必须顺从与实践。  

〔耳〕顺:顺天命。   耳顺:外界一切相异相反之意见与言论.一切违逆不顺之反应与刺激,   

      七十:这是天人合德的体验。不过,由此可知“从心所欲”很难“不逾矩”,因此不能以为心是本善的。     

 孔子由学生信,非先有信而后学。故孔子教人,亦重在学。孔于仅以所学教,不以所信教。则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学至于知天命,则远近正反,占今顺逆,所见皆道.皆在天命中。  

       本则是孔子自述人生各时期的不同境界。每个人的生命旅程虽然各不相同,但立身进德,明“志”很重要。想想很对,初中毕业,进入高中的孩子,恰恰是知道该怎么学,学什么的阶段。三十岁在这个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四十岁,对纷繁的事物有了自己的主见;五十岁,认识到天道有常,从而心存敬畏;六十岁可听逆耳之言,可退步忍让,七十岁,就是随遇而安、随心所欲,但更遵守规矩。突然觉得人生就是一个轮回。

相关文章

  • 2016.1.28 论语学习(19)为政篇第四则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 学思结合一一《论语》教育学习篇(五)

    学思结合一一《论语》教育学习篇(五) 原文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为:只是学习...

  • 2016.2.8 论语学习(30)为政篇第十五则

    2016.2.8 论语学习(30)为政篇第十五则 【2.15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傅佩...

  • 摘抄

    《论语》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篇2.15》 翻译: 孔子说:光学习,却不思考,...

  • 论语学习(19)为政篇第三则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 孔子说:“用政策去引导百姓,...

  • 《论语》每日一读35

    《论语·为政篇》19 【原文】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 论语学习(20)为政篇第四则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

  • 《论语》为政篇第四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傅佩荣原文 ...

  • 学《论语》:为了智慧而学习

    《论语·为政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

  • 学《论语》:为了智慧而学习

    《论语·为政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6.1.28 论语学习(19)为政篇第四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bj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