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章助力专题无戒学堂
【美学随笔】“美是难的”的当代思考(四)

【美学随笔】“美是难的”的当代思考(四)

作者: 青衣青衫 | 来源:发表于2021-03-05 18:05 被阅读0次

    哲学、美学(艺术哲学)和艺术史是艺术发展的三驾马车,分别以自己的力量驾驶着这辆叫做艺术的南瓜车在美的大道上一路前行。所以,关于美是难的这一美学命题,不仅仅出现在纯理论领域,也必定出现在艺术现场。

    以上几节都是在美学理论层面探讨美是难的,那么在这一节,我们将从具体的艺术现场层面继续这一命题的探讨。另外,为了紧扣主题,也就是关于这一命题的当代思考,我们主要以当代艺术现场作为考察对象。

    另外需要两点说明:第一,这一节采用读者视角。之前的探讨都是从美学家角度切入,这里我们将换一个角度,采用读者视角,来看一下当代艺术给读者,也就是艺术观众带来的接受难度。第二,侧重于艺术媒介。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之间最基本的区别体现在创作媒介,我们在这里也将从媒介角度来探讨美是难的这一命题。

    事实上,这两点之间是一种相互关系,作为读者,首先面对的就是艺术品的具体表达媒介;作为艺术作品的媒介,也必须面对读者的阅读,也就是要得到艺术观众的接受,才能产生意义。而在当代艺术领域,最令艺术观众困惑的地方恰恰在于媒介,它突破了传统艺术媒介变得五花八门,在让艺术观众目不暇接的同时陷入接受困境。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当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媒介的特殊性,如何导致艺术观众的接受困难。


    杜尚与现成品


    关于当代艺术的历史分期有这么几种说法,第一种认为当代艺术始于1945年,第二种认为,当代艺术始于1960年,第三种认为当代艺术始于1989年。但是,无论艺术史如何进行分期。公认的第一个当代艺术家非杜尚莫属。经常被当代美学界引证并提及的是他作品《泉》和《蒙娜丽莎》。因为,正是这两件代表性作品从媒介上突破传统,第一次向世人预示了未来艺术发展的方向。

    也正是从杜尚和他的作品开始,艺术史开启了一段现成品作为艺术媒介的历史。所以,杜尚对于艺术史,尤其是对于当代艺术来说,怎么来强调他的重要性都不为过。比如刚刚的2021年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考试中就出现了关于杜尚的一道考题,现原题奉上:

    1919年,法国艺术家杜尚在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印刷品上用铅笔加上胡子,将其命名为《L.H.O.O.Q.》。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杜尚的“创作”体现在哪里?2.如果有人认为杜尚的作品不是“原创”而是“抄袭”,你是否同意他/她的看法?为什么?3.你知道其他类似的“抄袭”作品吗?4.如何评价此类作品在艺术史中的意义?

    可见,杜尚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常识问题,是美术院校学生必备的美术知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更好地说明杜尚的艺术史意义,以及杜尚对于当代艺术所具有的深远影响:他一方面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同时又开启了当代艺术的先河。因为,当代艺术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现成品运用。当代艺术家直接运用生活中的现成品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运用现成品做成自己的装置艺术,而这一传统直接肇始于杜尚。

    紧接其后有两个美国艺术家沃霍尔和劳申伯格是这一传统的丰富和发扬。劳申伯格的现成品艺术《床》,把自己的一床被子用画框绷紧,在上边泼洒颜料,然后悬挂起来成为作品。《布里洛盒子》是沃霍尔仿制了一批一模一样的香皂盒子,然后把它们放在美术馆进行展览,也就是说,如果这些盒子离开了它的展览空间美术馆,也就失去了它作为艺术品的意义。这两个作品在当代美术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两件作品包括艺术家都是继杜尚之后运用现成品进行艺术创作的延续。


    体液艺术


    自杜尚,劳申伯格沃霍尔之后,艺术媒介变得五花八门,除了现成品之外,这里举一个极端案例,比如粪便艺术,或者说体液艺术。似乎,这一现象也跟杜尚有关。

    1917年,马歇尔.杜尚把一个签有“R.MOTT,1917”字样的小便池送进了纽约的一个大型艺术展,引起了艺术界轰动,人们普遍的议论“这也算是艺术作品吗?”“艺术还有没有边界?”这就是杜尚的作品《泉》。紧接其后的一系列当代艺术作品继续沿着杜尚的道路打破边界,打破生活和艺术的边界,打破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比如:

    1961年的5月。皮耶罗·曼佐尼制作了九十个罐头,亲自设计包装,并给它们挨个贴上标签,称为“艺术家的屎”。这批罐头的盖子上都有整齐的编号,从001到090号。 这位当时住在米兰的艺术家制作的作品,几十年后在遥远的中国依然存在巨大争议。

    1987年。安德烈·塞拉诺创作了摄影作品《尿浸基督》,他将一件基督受难像章浸泡在尿液中,并拍照表达自己的摄影观念。

    1990年,他还创作了作品《精与血》,这一作品是将精液和血液进行一定程度的混合再拍照处理,形成自己的摄影作品。

    最后再举一个更加极端的体液艺术家:英国当代艺术家麦克•奎恩,他的一个体液艺术品同时也是其代表作《self》。奎恩先将自己的头部翻模,然后从自己的身体中抽出十品脱的血液,注入模具中冰冻并进行雕刻,塑造出了另一个自己。奎恩觉得对他来说“这有一点像是在制造一个怪人。头充满了生命的液体,但从来没有真正活过来。”

    《self》是一个系列作品,第一件创作于1991年。其后,每隔五年,艺术家将自己的血液冷冻凝结后雕刻成自己的头像。而制成的作品需要一直冷冻保存。这也是客提醒观者,这件作品,抑或是个体生命对外在环境的依赖性与极端脆弱性。所以,这也是一项一直在进行的作品,似乎永远不会完结。

    那么,在这个作品中,我们发现除了媒介区别于传统之外,它的创作方式,保存方式,都完全不同于传统,可以说这个作品在体现出鲜明的当代艺术特征之外,同时增加了艺术观众在接受和认识上的难度。


    行为艺术


    除了体液之外,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行为艺术。比如博伊斯,比如小野洋子,比如阿布拉莫维奇。在此仅以小野洋子的《切片》为例,1964年,小野洋子在卡耐基独奏厅第一次表演这一行为作品。她说“来吧,剪下我的衣服,随便哪里;每个人剪下的面积不要大于一张明信片,并请将这碎片送给任一个你爱的人。”

    在这个作品中,我们看到,所谓的艺术媒介,就是艺术家的身体。关于艺术品也没有固定的形式,所谓的艺术品就是以艺术家对身体作为创作媒介的一次行为,一个表演,不能进入博物馆,不能被保值收藏。这样的作品几乎颠覆了艺术观众关于艺术的一整套评判标准和美学原则,可以说,在当下的中国依然不能拥有更多受众。


    沉浸式体验艺术和VR绘画艺术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媒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沉浸式体验艺术和VR绘画艺术。

    比如沉浸式体验艺术。对待传统艺术的态度。艺术家对待传统艺术的态度最大额变化,体现在,传统艺术史成了当代艺术家的资料库,它们运用新的媒介对传统艺术进行再创作,让这个再创作的作品承载自己的观念。比如艺术中的沉浸式体验。梵高的作品做成了光影艺术,艺术观众在参观时整个沉浸在梵高作品的氛围中,这就是光影艺术家对梵高作品的再创作。

    再比如VR绘画。以去年网络上传播最多的一个VR艺术家作品为例。

    去年的当代艺术领域最活的莫过于法国艺术家Anna Zhilyaeva 的3D空间画。她的画笔是谷歌推出的VD软件,各种颜色随取随用,任何图形可以无限复制可以随意移动,她的画布是空气,画作呈现的是三维空间,艺术家可以随意出入她的画作,整个作品充满了魔幻色彩。

    以上两个案例同时也是两种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创作媒介还是艺术存在方式都完全不同于传统。作为艺术观众的我们面对这些新的艺术形式新的创作媒介,再次陷入了迷茫。

    结语:以上只是从艺术的媒介特殊性角度探讨了美是难的这一命题的当代意义。其实,当代艺术在很多地方区别于传统艺术,或者说颠覆传统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家朱青生有一个观点值得我们思考,他把当代艺术与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并置,把当代代艺术看成一个新画种,就像国画与油画的基本区别体现在国画创作媒介和油画创作媒介不同一样,他认为当代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区别也在于创作媒介的不同。

    除了媒介造成艺术观众对当代艺术接受上的困难之外。当代艺术还有很多重要的特点和特征会导致艺术观众在接受上的困难,比如,当代艺术强调参与生活解决社会问题的美学特色,就跟黑格尔以来以纯艺术为研究对象的美学原则相背离。再比如当代艺术对于艺术家的理解也不同于传统,用博伊斯的话来说就是“人人都是艺术家”,于是在当代艺术场域,艺术家将成为一个艺术工作者,他从事的是象任何其他工种一样的普通工作。还有,当代艺术还追求作品和艺术观众之间的互动。总之,等等等等的当代艺术特征都会导致艺术观众在接受上的困难。【无戒学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学随笔】“美是难的”的当代思考(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cd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