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气“无双”的飞将军李广为什么无缘封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绝圣手”、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这首《出塞》诗被历代文人誉为“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号称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这首诗中的飞将军是指谁?到今天为止,中国人心目中一致认为是指才气“无双”却无缘封侯的“飞将军”李广;王昌龄因李广成为了七绝圣手,飞将军李广也因王昌龄的诗更为世人所熟知与怀念,并纷纷为他的不幸遭遇抱不平。
为什么一位才气无双的飞将军却无缘封侯?
这是个死迷,但要破解它却一点也不难,你只要看明白李广到底有多大的才气就清楚了,如果李广没有天下无双的才气……,不仅没有天下无双的才气,如果他根本也没什么才气,那他不能封侯又有什么可遗憾的……
所谓李广的才气无双是从哪儿来的?
太史令司马迁在《史记 李将军列传》里引用典属国公孙昆邪的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这是飞将军李广才气无双的最初出处。
太史公原话是这样的:“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於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说李广在平定吴楚之乱时曾经立过大功,但因为他接受了皇上的弟弟梁王私授的将军印,有背叛皇帝,随梁王造反的可能,所以不仅没有得到任何赏赐,反倒被派去当了上谷太守;上谷郡和匈奴接壤,李广就每天没完没了的跟匈奴打。于是,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跟皇上说:“李广本事太大了,您可着中国找,找不出第二个,他凭着这么大的本事,早晚有一天得被打死……。”皇帝被公孙昆邪说动了,为保护这位才气无双的战将,派李广去上郡当了太守。
《史记》是本什么书?这事我们放在后边专门说,说说《史记》是本什么书?说说太史令有没有权力记史?说说司马迁记《史记》时还是不是太史令?说说《史记》在当时的地位与影响,说说是谁把这么荒唐的一本演义小说推上了中国史学界的颠峰……
今天我们就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以司马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的角度来看《史记》中对李广才气的表述吧。
首先我们说说典属国是什么官?典属国的职责是什么?
说明白了典属国,基本上也就说明白了李广所谓“天下无双”的才气是什么样儿滴。
典属国是什么官?“秦始置,汉沿之”,“秩二千石,负责少数民族事务”……。
这个官职从秦时就有,汉朝把它的功能与名称都沿用了下来,每年可以从国库支取二千石禄米,相当于今天正省部级待遇,职责是管理附属于天朝的各个异邦……;也就是管理大汉下属各国事务的官员,基本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长。
司马迁说:为了李广不被打死、为了给国家保留下这位熊猫级的将军,皇帝在外交部长的哭诉下,下令把李广从前线的上谷郡调到了上郡。
为了说明白外交部长公孙昆邪对飞将军李广的敬重与爱戴,我再跟您说说上谷与上郡的关系:汉时的上谷就是今天河北怀来,而上郡是今天陕西的榆林,因为西汉的首都在西安,所以可以看出皇上确实遵照了公孙昆邪的建议,把李广的位置后移了不少。
可问题也跟着出来了:李广一辈子做的是将军,李广无双的才气想来应该和舞文弄墨、吟诗作画、锛凿斧刨、煎炒烹炸、舞技身段、表情音高……无关,自然是指他的本行:将军之事,也就是带兵打仗。
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应该在什么地方发挥他的无双才气?是前线还是后方?把一个才气无双的将军安排到后方去赋闲养老,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得由外交部长哭着跟皇帝求情……。
弱国无外交,外交部长的底气是什么?是身后的军队、是作为军队灵魂的将领,如果李广真是皇帝被外交部长哭着要求调离前线的,这里边的学问就大了去了。
因为没和太史公面对面的聊过,他老人家一般怎么夸人我也不知道,从公孙昆邪哭着跟皇上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看,这位仁兄对李广的感情那得叫“相当的深”;从公孙昆邪哭着要求皇帝把他调到后方看,这位仁兄对李广的反感那得叫“相当的大”。
外交部长与李将军的爱恨情仇先放下不表,咱接着看看作为一代名将的李广都有哪些值得司大史为他千古传名的伟大功绩吧:“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司大史说:吴楚之乱,李广随著名战将周亚夫出战,曾经夺取过敌军的战旗;被外交部长哭着请到后方休养几年后,李广又去了前线,先后当过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战功……?战功嘛,就不提它了,但李将军能打是出了名的……。
将军是干什么的?是带兵打仗的,如果一位将军的功绩不是带兵打仗,而是自由搏击,这样的将军是什么才气我们也就可想而知了。
将军凭的不是武艺?莫非倒要凭……?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哪一位大将凭的不是武艺?
将军凭的不是武艺,凭武艺打出名的是拳击冠军、是散打选手、是跆拳道运动员、是日本相扑台子上的大肉墩。
《三国志程昱传》里程昱是夸过“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三国演义》里也具体描述过关、张二位的武艺高强到了什么地步,但罗贯中并非如大学问们考证出来的有“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有超人的智慧,有丰富的实践。”而是个对经邦济世全然不晓,对文韬武略一窍不通、是非不分、皂白不辩、闭着眼睛胡编乱造的闲散文人;而且这个闲散文人到底叫不叫罗贯中也两说着……。
“万人敌”是从哪儿来的?
“万人敌”出于《史记 项羽本记》,原文是这样写的:“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
这里边的籍就是项羽的原名,说项羽从小死了父亲,跟着他叔叔项梁长大,项家是将门之后,文武全才,他叔叔从小教他学文,他不好好学;于是就教他学剑,他也不好好学。项梁气坏了,要收拾他,项羽说:“舞文弄墨,岂是大丈夫所为?我嘛,将来能在大臣们的申请上签字就足够了,所以文就不再学了;武艺算什么玩意?好勇斗狠,拿刀动杖的和人拚命,那不过是街头混混才稀罕的东东;我要做大将军,我要学就学万人敌。”于是项梁就开始教他“万人敌”。
这“万人敌”是什么?“项梁乃教籍兵法”。
“万人敌”是可以以一敌万的兵书战册。
程昱是位腹有甲兵的智谋之士,他应该知道什么叫“万人敌”;罗贯中是个望文生义的混混,他以为“万人敌”就是一个人能打一万个人,就是万夫不挡之勇……,于是就在《三国白话》里把关羽、张飞描写成了他心目中的万人敌……,于是三国里的将军就都成了那个样儿滴,于是今天所有的三国游戏里的将军就都抡着口刀、抡着把剑、抡着个纺车轮子……,没完没了的在那儿抡。
千军万马的战争,胜败能靠这些?你就算抡着个原子弹,能砸死几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