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工作沟通中,我们不仅是信息的传达者,也是沟通对象的聆听者,良好的沟通和总可以高效推进会议议程,也可以快速解决问题,帮助缓和人际关系。
一 沟通要注意什么
沟通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信息可以高效完整地传达,因此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目的: 即在沟通时,要明确我们和沟通对象要表达的意图是是什么。明确沟通的目的有两个作用,第一是明确目标可以帮助沟通对象快速进入话题,提高沟通的效率;第二是在沟通前,让帮助我们在确认目标前理清沟通方向和沟通思路,减少因沟通带来的歧义或者不恰当的表达,防止引发沟通对象浮想联翩。
思考过程: 即在沟通前,需要自我进行思考,如何支持自己的沟通论点和目标,减少不必要的沟通冗余
沟通方式: 即使用哪种方式沟通是最好的,是当面沟通恰当,还是电话沟通、微信沟通、邮件沟通。如果是当面沟通,是最高效的,一般需要当面说清楚,并且需要理清思路的,可以考虑当面沟通。电话沟通一般是要做关键事项的确认,而且比较紧急的事项,可以电话沟通。微信沟通一般是需要相关方了解,做确认,但是又不紧急的沟通。邮件一般比较正式,需要抄送关键相关方。
沟通时机: 即合适和沟通对象沟通当前话题,现在沟通对象心情是否平复,是否会有会议时间冲突,是否需要做些资料的前提了解,当前的环境如果很嘈杂是否合适沟通。
说服策略: 即综合上述的沟通方式、沟通时机,结合实际的语言技巧,来说服沟通对象采取自己的建议,或者帮助用户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或者意图
二 需求沟通的思维定式
2.1用户需求调研的沟通定式
用户需求调研,实际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沟通过程中,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评估用户需求的可行性。
主要的沟通定式可以参考:
(1)确认用户的诉求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2)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现状是怎样的,如何做问题应对的
(3)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带来的效果或者价值
(4)使用的场景或者频次
(5)复述当前的现状,与用户对齐需求
(6)如果有解决方式,可以直接给出建议,如果没有,可以回复先内部评估然后再给一个可以答复的时间
2. 2 日常问题反馈
在用户系统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用户对系统操作不熟悉引发的答疑,也可能是系统真正产生的异常,因此如何做问题区分,需要根据用户实际的问题来做判断。在进行答疑的沟通时,需要考虑了如何做问题的区别和处理,可以参考如下定式:
(1)确认用户的问题是什么,定位是哪个系统功能模块,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是否需要提供具体案例做排查
(2)用户当前提出的问题,是系统问题,还是操作问题,还是一个潜在的系统优化需求
(3)问题分类处理方法:
- 如果是操作问题,可以做日常答疑问题统计,并统一梳理规范答疑文档,提供给用户参考
- 如果是系统问题,可以判断当前的紧急程度和影响程度,积极跟进解决,并梳理用户的情绪
- 如果是系统优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沟通优化需求的排期,并和用户沟通申请规范的需求申请流程
2.3 阐述个人观点
在日常的需求沟通中,不管是会议讨论,还是和用户沟通,都会遇到发表个人观点的场景,因此需要考虑如何表达个人的观点。阐述观点一方面需要自己表达清楚,另外一方面也需要让听者快速获得你想表达的信息。
沟通中常用的一般有两种思维定式,一种是金字塔模型,另外一种是PREP沟通模型(当然其他的沟通模型也可以在相关书籍参考)。
金字塔模型:一般适合用于汇报总结或者有多观点结构的表达技巧。
其主要思路是:
- 结论先行:即先给出自己一个总的观点
- 以上统下:即基于结论观点,再说出框架,说出不同的分论点
- 归类分组:即根据MECE法则,做不同分类挂你单的论据展开说明,阐述原因支持论点
PREP沟通模型:一般适用于案例举证的说明。
其主要的思路是:
- 阐述观点(Point):阐述说明自己的观点,观点尽量简明扼要,直入主题。
- 说明原因(Reason):说明自己提出观点的一句和理由,支持个人的观点
- 案例补充(Example):提供具体案例,或者相关数据做论点的支撑,强化个人观点
- 重申观点(Point):基于上述流程,再次重申个人观点,强调个人的说明重点
2.4 会议讨论主持
在实际的需求工作中,需求沟通往往会涉及到不同主题和规则的讨论。在个人主持会议时,为了高效主持会议,需要考虑会议举行过程中不同的场景应对,总体来说,需要了解不同参与人实际的工作背景,协助参与人快速了解会议背景,方便相关方尽快进入会议主题。因此需要考虑的定式思路可以参考如下:
会议开始时的工作:
(1)会议背景:要简单介绍沟通的议题背景,方便不同工作岗位的相关方尽快进入同一个议题
(2)主要问题:于会议背景,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即介绍会议的主要目标,建议可以分点列举
(3)会议议程:基于会议的主要目标,介绍会议主要展开先后的顺序流程
会议过程中的工作:
(1)重要观点阐述和说明:会议沟通过程中,重点的会议结论,需要和在场的所有相关方确认是否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需要将结论及时记录,并和大家确认表述是否有问题
(2)流程跟进:如果当前议题的进程已经有结论,可以根据进度跟进实际的进程,确认当前进程无问题,即可进入下一个议题
(3)议题明确:有时候在沟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讨论的内容偏离会议的议题,但是由于时间原因,需要考虑及时打断沟通相关。打断时,重点说明我们沟通的主要内容,并尽快进入正轨。如果也是此次议题需要考虑的方向,但是不能完全打开讨论的,可以说明建议另外约会议,单独沟通,这个会议可能聊不出结果
会议收尾的工作:
(1)阐述会议议程:可以简单说下今天的会议背景和议题
(2)沟通结论:基于沟通的结果,说明当前沟通的会议结论是什么
(3)待办分配:针对仍然留下的会议待办,需要确认这些工作的跟进人是谁,是否需要有明确的完成时间
2.5 情绪沟通
在日常需求沟通中,不同的沟通对象会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有些沟通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顺畅的体验,但是遇到难以沟通的对象,需要考虑如何控制个人的情绪,保持正常的需求沟通。如果和对方沟通中,确实会有一些负面情绪,可以考虑如下刻意练习的思维定式:
1.确认目标:沟通之前,先确认自己沟通的目标,不能因为沟通带有情绪,忘了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发泄情绪是否有效解决当前问题,是否会引发不当的结果
2.化解情绪:如果当前情绪无法控制,可以先离开现场先恢复理智,尽量恢复个人的正常情绪;如果情绪不是很大,可以和对方简单阐述当前个人的负面情绪
3.共识问题:和对方明确,沟通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竞争或者是争辩;沟通中,不用带有责备和抱怨、攻击的语气,否则只会使得问题恶化
4.转移问题:可把关键的问题先抛给对方,让对方先给出决策和建议,自己在倾听的过程中,可以慢慢恢复理智
情绪沟通是所有沟通中,最难控制的,并不是一时一刻可以学习的,需要日常的刻意训练和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也需要做到健康饮食和作息,保持舒畅的心情,这些也有有助于自己在工作中保持一颗平常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