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在外企工作久了,新员工入职以后,从来就没把他们当作刚出校门的学生,入职了就是公司的正式员工。过了入职的前三个月见习期,即当正式员工使用。
大部分刚入职的学生可不这么认为,是抱着“我是来学习”的想法进入职场的,把希望寄托在公司的各种培训上。
图片来自花瓣实际上,很多跑在职场前面的人,通常会把工作实习放在了大学在读期间,以尽早提高业务能力、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加入公司之后,马上就能够胜任工作。
现在的公司除了新入职第一周的基础培训和安全培训,其他跟业务相关的培训,实际上更多靠的是工作过程中的边干边学。
有心人适应得快,就飞快地融入了团队;无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逐渐大浪淘沙,最终淹没在滔滔海水之中了。
01
曾经给一位刚入职不久的员工布置任务的时候,这位员工竟然脱口而出:“这个工作我不会,我是来学习的”。
在这位员工的脑袋里,他是已经具备了一定基本素质的人,公司有责任、有义务先教会他怎么工作。如果公司没教过没培训过,那是公司的问题,他不会或者没事儿闲晃也是公司没安排好。
别天真了,公司是个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获得利益最大化的地方,而绝不会想着招一个人来,是为了培训他,等着他成才;公司只会花费最小的培训成本,满足公司的人才需求,从而获取最大的收益。当你的成长跟不上公司的需求的时候,公司也就不会再为你付出任何费用了。
为了不被公司淘汰,的确需要不断地学习。但是,公司是不会为了某个人的学习而付费的。
在实在赶不上公司的要求的时候,也只能利用个人的业余时间和费用为自己充电了。
有一句话:你的职业高度,决定于你业余时间在做什么。
如果公司招了一批抱着学习的态度入职的员工,这个公司是否能够在竞争中存活下来就是个问题了。
社会是公平的,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付出<回报时,工作在风雨中飘摇,这时要当心了,迟早会没了工作;
付出=回报时,工作稳定,可以持续做出贡献,却少了提升的机会;
付出>回报时,职位提升在望,责任范围逐渐扩大。
02
朋友的儿子小威,大学毕业出了校门以后,家里经济条件很好,直接找熟人安排了工作,是在一个大型制造公司项目部做项目。
男孩子要是追求韩范儿,也就女性化了,再喷了浓浓的香水,估计国人就已经很难接受了。在一个传统的大型企业,小威这第一印象就差到了极点。
重点儿还不在这儿。
有一次,小威的老板让小威打印一份合同文件送到公司的南门,约好下午3点在公司南门交给客户方代表带回签字,客户代表下午6点的飞机离开本地。
下午3点半多了,客户代表在公司南门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看到小威的影子,于是打电话给小威的老板,小威的老板急忙找到小威问情况,小威说他在部门楼下的南门等着呢。
小威的老板鼻子没气歪了:不是跟你说在公司的南门交接吗?你不动动脑筋啊,客户方代表会主动到你部门楼下等着拿你的文件,你还不主动给送过去?再说了,过了3点了,人没见到,不会打电话确定一下时间地点啊?
小威放下老板电话,赶紧跑到公司的南门,这个时候,他已经迟到45分钟了。
小威打电话给客户代表,可对方说:文件不拿了,来不及了,已经往机场走了。
小威赶忙说:实在对不起,是沟通有误,我打车给你送过去吧。
这时,小威明显感觉到客户代表语气不对了:你别过来了,以后再说吧。
小威被坚决地拒绝了,文件最终没送到客户手上。
为了表示诚意,小威的老板不得已专门派个人打个飞的跑到客户那儿送了一趟合同文件。
加上小威以前几次不用心工作造成的失误,老板直接让他下到i了偏远的基层。接下来,如果小威再不好好干,恐怕就只有回家的份了。
这次,那个给小威介绍工作的公司里的熟人也无可奈何,无论如何也帮不上什么忙了。
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不仅仅是个人身份的转变,还是下面一些意识的转变:
输入(学习)----> 输出
无心 ----> 用心
无义务 ----> 责任担当
任性随意 ----> 团队合作
学校里,爸妈屁颠屁颠地给交了学费,老师就要教学,负责把你教会,当然,学不学由着你自己说了算。
在家里,家人们不会计较你的对错,会惯着你的任性,包容你的无理取闹。
在职场上,那可是要想办法从别人的口袋里拿钱,别人怎会无缘无故地把钱随意地交给你呢,需要的是用自己的本事、汗水和付出换回等价的薪水。
职场是个要求你具有持续性输出的、并且愿意遵守公司的一定规则的地方。
只顾着自己任性,忘了公司的方圆,只顾着个人兴趣爱好学习,忘了应尽的责任,迟早都会被公司淘汰。
只有站在公司的角度和公司老板的角度,而不是个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时候,才能理解公司需要的是怎样的人,你该如何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