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92667/914927c2f629ef40.png)
《老子》真的很不好读,尤其是对于当代年轻人,这本书深奥、晦涩,读起来可谓举步维艰。然而,随着世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中国近年来的国际地位也在逐步不断提升,很多国家开始想想了解中国,学习中国,甚至研究中国。我们都知道,要想了解一个国家,必然要从这个国家的文化下手。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典籍卷帙浩淼、灿若繁星,什么才是国际友人打开中国文化的盒子呢?毫无疑问,必然是被誉为中国文化群经之首的《老子》。
其实,早在16世纪开始,西方人就把《老子》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据西方学者统计,各种西文版的《老子》已有250多种,现在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老子》还是世界范围内20大经典书籍中排行仅次于《圣经》的一本书。在众多西方国家中,德国人认为老子是最知名的外国人。据德国某电视台一项调查显示,每4个德国人家里就藏有一本《老子》。可见,《老子》一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什么能够深受国外很多国家和人们的喜欢和追捧呢?无非也是各取所需,可能他们从《老子》一书中找到了各自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吧。
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已然那么感兴趣,作为我辈国人更应该不遗余力的学好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而作为国学重要地位的《老子》必然是每个想学习中国文化不可逾越的一部经典。先来看看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习主席是如何对《老子》学习和践行的。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主席曾经6次引用这句话,强调做事情一定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
2014年,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宴会上习大大的致辞中,习主席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老子》第八章)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会议上,习主席用“治大国如烹小鲜”来说明治理国家应该讲究工作方法。(出自《老子》第六十章)
国家元首尚且能够虚心学习并且践行《老子》,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更应该潜心研修、践行。
我们都知道近年来,我国对于非洲国家,中东国家、中亚国家的帮助和支援尤为突出。这就不得不提“一带一路”。所谓“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概内容,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其实,在《老子》第六十一章中,就有这样的话:“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以及“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国就像大海一样,处于所有江河湖的下游,应该成为它们交汇的地方和源头。作为大国,不应该以强凌弱,而应该谦逊的对待所有不如自己的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这样,他们自然就会感恩戴德依附上来,成为大国强有力的屏障。
谈到中国文化绕不开儒、释、道三家,对这三家,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经这样做过比喻:儒家像粮食店,为每个中国人提供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就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如果身体有病,可以通过吃药、打针、挂吊瓶,再不济,可以动手术。总之,我们有很多种手段对身体上的各种疾病进行治疗。但是,有没有发现,现代有很多人,不是身体有病,更多的是心理有病,脑子有病,思想有病。贪婪、嫉妒、狂妄、自大、偏见、懒惰、自负、虚荣、攀比…所有靠自己无法克制的人性弱点,都可以被称之为“病”。有“病”就得治,但是,这种“病”非药物所能治疗,说服教育、严刑峻法也仅仅只是治标,要想除根,必须要找对“医生”。因为找对了“医生”,才能找到“药方”,找到了“药方”,最后才能按照“医生”的指点进行治疗。《老子》五千言,甚至没有现在一篇学术论文长,但是,其中的内涵包罗万象,真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箴言。
总而言之,打开《老子》,就是打开了宇宙玄机。我们经常会在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情节,有一个老道能掐会算,可是真的有人问事儿,他却支支吾吾,半天抛出一句“天机不可泄露”。唯独老子不然,他将人们想知道的所有事情都浓缩到了这短短的五千文字当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