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25期“诗酒趁年华”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文/雨润心田
那些年读诗,读来读去,发现最爱还是李商隐。
从古至今,不少诗人让后人记住的,绝大多数只是一首或一句而已,可李商隐却完全不同,翻开其诗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像这样后人耳熟能详的名诗名句,实在太多太多。因为最爱,所以常读,甚至入迷。
有次读《红楼梦》,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众人荷池荡舟,看着池中的枯残荷叶,宝玉问怎么不叫人拔掉?林黛玉听后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了,但却喜欢他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林黛玉说白了就是作者曹雪芹心中的一个化身。这句诗不知是曹雪芹有意改了一个字,还是真写错了,原诗应该是“留得枯荷听雨声。”)
当读到这时,我有点不解甚至惊讶,李商隐的诗这么美,这小妞居然不喜欢。
时光荏苒,历经人事,阅过悲欢,终于明白,林黛玉之所以不喜欢李商隐,并不是不喜欢李商隐的才华,而是两人的命运太相似,都是充满才华的悲情人物,最终的结果,都是郁郁病死。
人与人之间,有时一个人不喜欢另一个人,并不是这两个人有什么不同,而是彼此间性格历程太相同,当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性格历程太相似相同时,存在不喜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雨润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