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充实,也很开心。
一大早就收到卡瑟琳的快递,兴奋的恨不得给快递小哥一个大大的拥抱。沉沉的一箱子,别人还你为是什么贵重物品。拆开一看是书
“切,我还以为啥玩意”店员很不以为意。
“你还别切,这屋里最值钱就这些书,小偷要来了,随便拿,别动书就行”
“除非小偷是傻*”
“万一是个有素质的小偷那”
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拆开,幸福感扑面而来,有一些是我以前看过的,第一眼映入眼帘的是我心心念念很久的《霍乱时期的爱情》,随意翻翻,的确很马尔克斯。在我以前第一次接触他的作品之前,就被他的绝不讨好读者的那份高傲吸引。他的作品没有序,没有简介,甚至没有章节目录,哪怕一二三的分段排列也没有,密密麻麻三四百页,从头到尾,阅读体验很有压力。我想他是刻意为之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全身心的投入进来,请你不要招惹我。而你真正沉浸在他塑造的角色意境,很难自拔。也难怪传说当年马尔克斯来过中国,看到大大小小的出版社盗版百年孤独,义愤填膺的说,我两百年也不会给中国授权。那是自己心爱的孩子被人当小丑杂耍的心痛。
又翻了翻其他几本,明显能感觉是个真正爱书的人妥善保管,有些封皮有些泛旧,一看也是很久前的书,但是内页每一页都没有折角,划痕,污渍,涂写,和新的一样。突然觉得这份礼那么贵重,还好,从一个爱它的人到另一个爱它的人,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一摞书归置好放书架上。继续看我的《菊与刀》,这期话题我们探讨雪国,顺便就要了解下日本文学,而一个民族的文学又和性格有关,《菊与刀》就是深刻剖析日本人民族性格的著作,是一个美国作者,当时的任务很明确,就是通过人类社会学家研究日本人的民族性来制定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后来成为历代研究日本的经典之作。
晚上去看朋友主持的六一晚会,几乎一天没碰简书,偶尔点个赞能量都在100。晚上回来时很累了,想早点睡奢想着或许凌晨三点能醒来看个欧冠决赛。日更,不更了吧,总觉得和今天氛围不符。一觉睡得深沉。
天亮时躺床刷简书,排名下降83-这几日接连下降已成常态了,也未在意,上升无非做任务,又出个花样轮盘奖励,好奇点进去,有种吃了苍蝇的恶心感。赤裸裸看广告赢奖励,也好,可是那广告修仙,玄幻,都市言情&@%#₩£€※$€£。我不理解为何不择手段把一群人引向另一个平台,而且与独立思考完全相悖。很显然,这样的纯情怀不足以支撑平台运作,无论何时也不可能像樊登读书或者喜马拉雅那样大规模普及,用户量翻倍指数级增长更不可能……爱思考的群体本就小众,用流量思维做小众生意,又有资本的挟持,路漫漫其修远啊。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心,看似写的混乱,其实只是觉得我们明明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却偏偏把时间花在一些无意义中
想到郑钧怒骂娱乐圈
“现在流行音乐叫什么,那就是shi啊”
“如果你想挣钱可以做很多事,为什么一定要吃sh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