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828970/6bb71e0685809565.jpg)
静养模式开启中
所谓静养,就是当情绪起伏特别大的时候让动态的自己静下来,就是当自己非常混乱的思绪因为静变得有调理,当记忆力衰退的时候,可以静静地一个事情一个事情的慢慢回忆,当身体感到累的时候或坐或站或躺,让自己处在静态感受休息。或者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受关注,通过静坐、内观、禅等方式提升生命质量。。。。正念开始在西方盛行了,把东方养生的东西穿上了心理学的外衣又送回了东方,各自培训会议开起来,各自理论研究和实证都来说静养模式的好处,似乎静养模式是对症快速发展心理混乱的良药,一波一波的学习浪潮打过来。禅茶、禅舞。。盛行起来。
心真的静了吗?
我从1988年开始一直在静
08年后开始学习内观继续在静
13年后工作忙了就只有早晚在静
15年后工作更忙了就只有周末,节假日在静
现在只有长假才有时间去静,这个静的时间也要挤没有了
动静结合保存平衡才是重要的。
保持有觉知的静态是非常重要的,自己在尽可能保持有觉知的静态空间。
当我感受到这个挤压时,我能理解一点点年轻人的压力。我们在带团辅减压或者个体减压的时候大家特别不习惯安静,往往安静下来就是睡着,很难保持有觉知的安静,更难以体验有觉知的安静。
当一个人找不到一个可以安静的支点的时候,整个人就是散的,迷茫就是随时随地的想来就来了,或者保持偏执建立一种稳定,但经不起他人的质问而恼羞成怒。
弥散的状态很常见。有一种状态掩饰的很好就是不断地给自己累积各种东西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开始慌乱,需要不断地填充,有的时候不敢给自己半天休息,总是用各种忙塞满自己的空间。
不管是内观还是练习专注的聆听都是为了打开自己的空间。静的时候放开外在的一切看看自己,看到了不断有压抑的感觉、情绪、想法外溢的自己,当这些积压释放掉了以后自己是什么样子?
清空自己的速度与这个方面的不断训练和觉察有关。
关键是清空了以后自然人会参与动态平衡的流动,有进有出才有滋养
进出之间才是活物
出去的是什么?进来的是什么?是需要我们觉知的。
在这个一进一出的平衡中才是健康的状态。
保持这个一进一出的平衡就是大概念下的静态模式
所有的一进一出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进出里保持生命的通透。
因此每时每刻的生命感悟就会不同
十一长假静了一下,明天自然就需要输出了。
中间输入了什么?这个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