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不做“傻笑”父母孩子更懂事》
课程来源:可可狮育儿学堂
授课时间:20190215
主讲老师:程立勋
整理人:番茄妈
校对人: CC妈
编辑人:毛豆妈妈
主讲老师:程立勋
心理学硕士
家庭心理咨询师
少儿心理咨询师
作为讲师曾服务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消防局、湖州电力、上海市妇联等单位
上节课所讲的阻碍孩子生活习惯的9头大老虎,其中迷茫、内耗、情绪三头老虎如何应对:
迷茫虎:三问 内耗虎:影响立法 情绪虎:六个真枪透镜
隔代虎:家里的老人,这是家庭教育的大敌,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不用为孩子的未来负责,我们却要陪伴孩子很长岁月,老人可以宠爱、宠溺孩子,而我们却要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不是所有老人都是这样,我说的这是普遍现象。
应对隔代虎的方法:
1、视而不见
日常我们可能会经常建议长辈不要宠溺孩子,但结果都是事以愿违,甚至可能引起和长辈之间的冲突。例如: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可以自己吃饭,绝对不可以喂他,让他自己吃饭,如果过了30分钟还没吃就把饭菜收起来不用理会他,一般下班回到家看到的场景都是长辈在亲自喂养孩子吃饭。面对这一幕,我什么都不说,让父母喂完并且谢谢他们的他们照顾孩子,在与爱人陪孩子的时间坚持让孩子自己吃饭。
避免影响隔代虎最有效的办法是自己带孩和长辈分开住。根据现实情况比如:时间、房子、学区等等原因很难实现在。长辈也有自己的固执很难改变,总觉得没错。许多专家说和长辈好好沟通实际很难做到。面对孩子,与父母针对孩子问题讨论争执,只会让孩子有机可趁、(比如在父母面前一个样,在爷爷奶奶面前另一个样子)无所事事、也会影响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性(原来爸妈的命令我未必可以遵循,我有靠山,从而降低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性)当我们没有把握时,我们就可以采取视而不见,尤其我们不能亲自照看孩子时,我们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保持家中的和谐和关心也保持了在孩子面前的权威,为教育孩子之前打下基础。任何人带着情绪带孩子对孩子都不好,不能十全十美那就择其轻。
2、见缝插针
在春节长假或者休年假时期可以选择让长辈放松一下去度假,让孩子与爸妈单独相处,这个时候就可以明确你的要求,并要求他去这样做。
今年春节带孩子走亲访友拜年拿红包,孩子的表现你还满意吗?可能见到同龄或者比自家孩子还要小的孩子已经口齿清楚、落落大方的拜年,自家孩子还说不清楚话、扭扭捏捏躲到父母身后大哭大闹。你希望他应该是怎样的呢?如果是第二种表现,原因可能是环境陌生,熟悉了就会好或者不知道怎样称呼对方又无人提醒,还有可能是这种场面经历的少,紧张而去寻求安全感,这时父母没帮助还和亲朋一起笑,孩子会误以为被父母隔离出去,他们是一个立场的,不理我了,这时父母应该安慰一下他受伤的心灵。
例如:父母对孩子采取的四个步骤:强迫(礼貌问题)、嘲笑(人格问题)、生气(失去社交勇气)、贬低(没有价值)。
强迫:见到不叫人时说:怎么不叫人,快点叫。孩子当时听到以后会很迷茫,春节遇到的亲朋很多,孩子年龄还小,每年也不见几次面,不知道该如何称呼。
嘲笑:强迫以后还没有叫,并且向父母身后躲、害羞的低头等等,可能会说:这么大了胆子还这么小。原本是一个简单的礼仪礼貌,告诉如何称呼,怎样说就可以了。现在一个简单问题上升为复杂的人格问题。上升成为复杂的人格问题会反复出现,孩子会认为:我现在的行为是胆小,以后见到亲朋都应该这样,因为我是一个胆小的孩子。
生气:强迫和嘲笑玩以后还没有叫,就会说:快叫,再不叫打屁股了。当时的年龄,认知只会意识到被打的恐惧,心里会误认为:春节要和亲朋见面太可怕了,要被打的,以后不想见到亲朋们了,这种坏的印象会影响很长时间。
贬低:最后无论自己有没有叫都会收到一句:你一点用都没有,上不了台面。我的价值被彻底的否认了。
正确训练四步骤:
笑容与话语,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①蹲下来②和他视线平齐,看着他的眼睛,③控制好自己的表情,笑出来或者不可表达出愤怒的表情,④说话给他宽松氛围,不理可要求(悄悄地在宝宝耳边说:宝宝是不是害怕呀?是不是有点紧张呀?没关系,爸爸妈妈喜欢你)⑤用手或者脸庞向孩子传递温暖的感觉(摸摸他的头)⑥等待孩子情绪缓解下来以后,⑦问宝宝现在愿不愿意拜年、叫叫他们⑧把要说的话告诉他,能不能给大家说新年好,恭喜发财?宝宝这个时候可能会开口说话但是声音很小,但不可以指责或者命令他再怎么样,⑨鼓励孩子做的更好。应该说你很棒,愿意和我一起再说一遍吗?家长的声音大一些引导孩子。⑩如果孩子一直不开口,不要强迫,说:宝宝现在还不太习惯,没关系我们先去外面玩一下等会过来再拜年好不好?
第一次去幼儿园见到老师、同学、卫生室医生等等,都可以引导孩子向他们问好,如果孩子不做我们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流程去做。做孩子的保护伞,家长站起来向对方必=表示歉意,在旁边安抚孩子的情绪,等孩子适应放松下来有安全感以后再让孩子去称呼。
尊重规律,判断孩子的发展阶段。
只是听课和看书并不叫尊重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应该更多看自己孩子评估他,他可能到了某个阶段,尊重他个体的发展规律,而不是普遍的规律。
例如:有的孩子在20个月时可以非常流利的重复家长说的话,有的孩子可能需要重复好几遍才会说出来还不流利等,家长不应着急,了解孩子现在处在哪个发育阶段,接受它,要求他比自己昨天做的好。根据自家孩子的发育状况对他提要求做训练计划、心理预期时才不会那么焦虑。
日常生活中的呼与应,把功夫做在平时。
最早培养礼仪礼貌在家里,日常叫他时会回应和行动。
规定一个具体的场景,在家里哪些呼应应该回答比如:早上起床对孩子说早上好,孩子回应早上好;叫他吃饭,他回应答或者直接过来;早上上班去了回应:爸爸辛苦了早点回来;下午下班后会特意跑到门口说爸爸/妈妈回来了。
呼唤有回应如何训练:
①把规矩告诉孩子。例如:小明听好了以后我在呼唤你名字时你必须回应我哎或者说有什么事再或者直接过来。无论孩子多小判断他是否可以听懂你的声音和召唤,重复说直到让孩子知道你的要求是什么。
②担心孩子小说的抽象孩子听不懂,在孩子面前演示一遍,父母交换角色再次表演,孩子看到后会主动加入进来。
③父母坚持执行这个规则。例如:孩子在玩时你叫他名字,他玩的很入神不应或者不看,这时应该跑到他的面前。
④把他手上的事情终止下来。对他说:宝宝你是不是忘了回应父母了忘了说哎我来了。
⑤在突然中止孩子的事情时,孩子会大哭大叫有情绪,这时应该自己保持平静等孩子平静下来,对他继续教育演示。直到孩子回应以后再允许继续之前的活动。
公众场合礼仪礼貌三部曲:示范、重复、鼓励。
例如:在外面接受别人的服务对别人说谢谢。
①示范:宝宝你还记得吗?昨天我们去吃饭服务员叔叔帮你把饭菜端上来,这是你应该说什么呢?看孩子的回应再告诉他应该说谢谢,下次如果有服务员帮你把饭菜端上来对他们说谢谢好吗?
②重复:刚刚爸爸给你说的当有人帮你把饭菜端上来时,你应该说什么呢?孩子不知道,告诉他应该说谢谢。这样重复直到孩子说出来,或者重复7-8遍左右孩子还没有说出来,可能是孩子能力没到,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过几天再问。
③在家里父母帮忙端饭菜时,孩子也会说出谢谢,这时父母应该表情惊喜两眼放光,蹲下与孩子视线平齐,看着他的眼睛说好开心呐,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鼓励。
2019年2月15日 程立勋 不做“傻笑”父母孩子更懂事(课程直达点击立即学习)
https://m.qlchat.com/topic/2000003440351193.htm?shareKey=fa3a94ee9db4232e41d47b66ecfa91d0
再次感谢“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团队”认真细致的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