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作者: 离离风翼 | 来源:发表于2023-03-15 06:20 被阅读0次

    敦煌作为佛教圣地,壁画也好,雕塑也罢,都写满了佛教故事。

    但是在众多的佛国故事中,位于莫高窟第156窟里面,除了佛像以及经变画等等之外,还有两幅世俗题材的壁画。

    它们也是敦煌壁画中最早出现的“出行图”。

                  (一)

    这两幅壁画,一幅叫做《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一幅是他关于他的妻子的《宋国河内郡夫人出行图》。

    壁画中记载了晚唐时期,一段关于敦煌的曲折历史。

    唐朝的繁华盛世,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国势开始转向衰微。

    不久,来自高原的吐蕃就趁机强占敦煌,并实行奴隶制的统治。成为奴隶的汉人从此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几十年后,吐蕃也开始出现内乱,争权夺利纷争不断。

    当时正逢敦煌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

    沙洲人(敦煌)张议潮散尽家财,联合沙洲的豪门贵族,将走投无路的人们组织起来,赶走了吐蕃节度使。

    唐朝政府决定在敦煌设置河西郡,并任命张议潮为河西节度使。

    张议潮一鼓作气,收复了被外族占领了百余年的大西北,使之重回大唐王朝。

    这段丰功伟绩,就被记录在了莫高窟第156窟中。

                    (二)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这幅壁画表现了张议潮率领部队,抗击吐蕃的情景。

    画面上彩旗飘扬,战马昂扬,士兵意气风发,充满了雄壮的气势。

    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士兵们多五人一组,排列整齐,向前进发,表现了军威振奋,众人一心为家国而战的决心。

    张议潮位于画面中部,只见他头戴幞头,身穿红袍,胯下骑白马,身后一面“信”字大旗迎风飘展,呼啦啦作响。

    画面中的张议潮与其战马明显比其它人物高大很多,构成了全画的核心。

    周围的骑兵队伍,树木远山,更加衬托出了他的威武形象。

    有意思的是,画面最前方是盛大的仪仗队。仪骑之间更有舞者翩然,鼓乐喧天,一片迎接胜利的欢乐气氛。

    张议潮的后面,则是粮草补给的队伍。二十多个骑手,有的负责托运粮食,有的负责射猎。

    这幅画充分体现了士兵收复国土的信心,首领张议潮的自豪,人们对于胜利的期盼。

    再看与之位置相对的另一幅壁画。

    宋国河内郡夫人出行图

    这幅壁画记录了张议潮的夫人:广平宋氏春游出行的盛景。

    队伍前方是名为“戴竿”的杂技表演,高高的竿子上居然有四个小孩在翻转舞动。

    杂技后是乐舞表演,不过这歌舞,想必更加和悦舒缓,显示出的是盛世繁华,安乐自在。

    一辆巨大的马车拉着行李,两辆轿子紧随其后。

    随从、婢女一大群,众人簇拥着骑着白马的河内郡夫人,嘈杂热闹,构成了一幅欢乐的春游图。

    这位夫人身着冠服,梳着高高的发髻,展现了唐朝贵族的华美富丽。

    如果说《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表现了威武雄壮的战士之风,那么《宋国河内郡夫人出行图》则更多的表现出了和平安闲的生活画面。

    这两幅图,充分表现出了人们赶走侵略者,重回盛世的欢乐心情。

    当然,张议潮对于自己做出的成绩的骄傲,也在这幅壁画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

    这幅图,论其性质也被归结为供养人画。

    所谓“供养人”,就是出资人。宗教中的供养人出于虔诚的信仰,拿出财物或者提供体力等,制作绘画、雕像、建造宗教场所。

    为供养人制作壁画、雕像,这在莫高窟中并不少见,西画中也很常见。

    这样做满足了供养人期待留记功德,或者虔诚自己的信仰等愿望。

    因为供养人画像和雕像都是根据真实的人所作,很多还留有文字题记。

    这就对研究他们所处年代的历史、文化习俗等具有很高的历史参考价值。

    比如关于张议潮及其夫人的两幅壁画中,人们的服饰,马车军旗的样式,仪仗队列的安排,歌舞器乐的规格,杂技等,都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直观的资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sb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