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议潮(799一872年),沙州敦煌(甘肃敦煌)人,唐朝民族英雄,工部尚书张谦逸之子。祖父曾是封常清手下的得力部将。
张议潮出生时,沙州早已在安史之乱期间被吐蕃占领,大唐对他来说是个遥远的梦,只能从爷爷的叙说中去想象。
沙州百姓在吐蕃的统治下,沦为三等公民。张家是州将世家,作为沙洲本地的豪强子弟,他的境况要比寻常百姓好一些。
从小,爷爷就给他讲大唐的历史,张议潮在爷爷的故事里,从小就立下很大志向。
他继承了州将世家的武略技艺,并精研孙武白起的兵法。他文才武略,智勇双全,逐渐在本地有了一些名声。
吐蕃王室因内斗发生分裂,张议潮瞅准了时机,毅然扛起反抗吐蕃的第一面大旗。
忍辱了60多年的沙洲百姓,跟在张议潮身后,抓起砖头石块砸向吐蕃兵。
张议潮初战告捷,但他赢得一点都不轻松。周边州郡的吐蕃兵听闻消息后,都集结前来助援。
张议潮登上城楼,亲自排兵布阵,用火牛阵冲散了吐蕃援军。
吐蕃王庭接连收到告急信,大唐朝廷也忙放下党争,趁机收复失地。
沙洲光复了,张议潮派人前往长安送信,向大唐皇帝报捷。
可是,从沙洲到长安,没有一条安全通畅的路线。原因是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朝东面走,全部都是吐蕃的地盘。
派出的10位送信人,分别选择了10条路线,其中9条路上的人都掉进吐蕃的碗里,只有高僧悟真到了内蒙古,被唐朝守军当成奸细给抓了。
悟真称自己是给天子送信的,没有人敢相信。
要知道这一路上除了无人区,处处都有封锁,一个人要走完这荒无人烟的2000多里路程,几乎是不可能。
将士们不敢想象,这位和尚是靠着怎样的信念,才活着走到这里的!
悟真在唐军兵营短暂休养之后,就被护送到了长安,朝见大唐皇帝。
唐宣宗十分高兴,赐悟真三品待遇,并封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然后又说朝廷目前没办法对沙洲提供实质性的援助。
悟真留在了京城,在京城的寺庙里继续修行。
(资料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