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看摄影作品,对摄影也没有什么审美,著名风光摄影师范朝亮的《理性的灵动》算是提高了一点点我对摄影作品的审美力。作者说,这本书不是为了提高读者的摄影技术,而是为了增强人们对摄影的理解,激发对摄影的反思。在我看来,分享自己的观察、经历与领悟是一件更可贵的事情,因为这样的文字,比那些以“如何提高摄影技术”为标题充斥在微信知乎微博上的文字,更能引起我的思考。在对摄影有了基本的观察和理解力的时候,再去学习摄影技术,倒也挺有意思的,不容易产生本末倒置的现象。

构图与构思
平日里大家谈论拍照,好像经常会说到构图,这也是我最初了解手机拍照第一个有印象的概念。留在我脑海中的全是三分法、九宫格、中心构图、对称构图,其实我当时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构图,只是怀着一颗美好的愿望,去图书馆借了本相关的书籍,但是却没有实操,这可能是由于我行动力不强,又或者我当时的学习欲望根本没有那么强。不过,摄影没有永恒的规范,作者就提到了,他在拍摄一些作品时,为了达到视觉平衡,会特意打破构图规范。

说到构思,我从来没有在拍照前构思过。在我的观念里,拍照就拍照咯,我出去玩看到好看的就想记录一下,还要思考?哦不,我只是一个俗气的拍照者,而不是一个摄影者~我看了作者拍摄的科罗拉多的白桦林,他前后展示了三张图片,这三种图片中的元素一点一点在减少,没错,他在做减法,做减法的过程就是他思考的过程。而我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思考过后的作品,才是真正有灵性的。

以前,我一直觉得摄影是相对客观的,因为它就是记录世界上已经存在的东西。但是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想法。美国的人像摄影师阿诺德.纽曼说:“拍照片,并不光是使用照相机,而是用我们的心灵和意念。这些照片不但表现了特定的被摄人物,同时也反映出我们自己的所思所想。每一个艺术家都应使自己成为他作品中内在的一个因素。如若不然,这件作品就会成为一个清单——没有思想、没有感情、没有意义。”这么看来,即便是记录和写实,摄影的主观性也很强,摄影者的个性也会在作品中不知不觉流露出来。

细节和反差
作者说:“一个摄影师要超越眼前的实物去寻找反差——光线明暗的反差、色彩冷暖的反差、形体大小的反差、细节虚实的反差,等等。一个均匀的画面会让人失去兴趣,反差能凝聚读者的注意力。”说到反差,其实它不仅仅是适用于摄影,生活中的很多其他场景也符合“反差原则”。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反差是一个人魅力的来源,你得让人觉得“原来你还可以这样,原来你是这样的”,或者别人原本就觉得你是这样的,但他竟不知道你可以这样到这个程度。我有一个闺蜜,她在人前不是那种很放得开的人,所以她总觉得自己不擅长交际,我说:“这样也没什么啊,你在熟人面前很放得开啊,而且说不定别人第一眼见到你觉得你很高冷,很安静,接触之后发现你这么有意思,会觉得你越发可爱呢!”虽然是安慰人,但是也是真心话。除此之外,服装搭配中有很典型的两条原理,顺色和撞色,撞色可不就是利用了反差原则去吸引人们的视线嘛。

作品的独特性
人文摄影和野生动物摄影所面对的被摄之物瞬息万变,很难重复,成就了作品的独特性。但风光摄影的拍摄对象常常千古不变,为了创造独特性,就需要摄影者寻找独特的视角、光线和气候,否则拍出来的照片真的就是“把路人皆知的景象再以路人皆知的方式让路人皆知”。

不论是人文或野生动物摄影,还是自然风光摄影,想要拍出好作品,都需要耐心的寻找和等待,或是等待某个动物纵身一跃的瞬间,或是等待理想的光影和云彩。作者说:“耐心的等待是预见。没有那份预见,任何人都没有无穷的耐心。”因为经历过类似的过程,所以能够预见到接下来会再次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这就好比,当你有过学会某次技能的经历之后,会比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显得更有耐心,因为你很清楚在那个过程中,自己是如何从笨拙到熟练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摄影的门槛越来越低,对摄影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摄影的初衷应该是为了记录美好,我觉得这是好事,大家对美有追求,有向往,才会想要留住美好。喜欢玩的我,在未来八成会进入摄影领域,那现在读这本书,也算是一种偶然的有未来意识的行为啦。
这本书也让我领悟,一张构图和色彩完美的照片并不一定是一张佳作,这只是满足了技术上的要求,真正优秀的作品是能给观众带来“震撼”和“触动”的作品,而这份触动能否产生,依赖于拍摄者的经历,思考和审美力。所以,照片拍得不好,可能是因为我们缺少审美力,洞察力和理解力。
2019.10.17
网友评论